基金经理们在年报中说了哪些新鲜事?
文 | 《财经》记者 黄慧玲 实习生 林晴晴
编辑 | 郭楠
2021年基金年报密集披露中。基金经理许多基金年报的报中观点与四季报大同小异,也有一些基金经理在年报中做了进一步的说新补充和总结。
几乎不接受采访、鲜事不做直播的基金经理张坤,在最新的报中年报中重申了自己的投资理念和逻辑;一向惜字如金的老将徐彦,这次洋洋洒洒数千字,说新从少男少女的鲜事恋爱讲到基金投资体验;广发基金林英睿则在价值因子的实践中持续摸索,寻找投资的基金经理效率和赔率之间的新平衡。
张坤:自由现金流始终是报中我们最关注的财务指标之一
张坤在年报中强调,“我们始终相信,说新企业的价值是其生命周期内所有自由现金流的折现。”以下为全文:
从年度来看,自由现金流往往受到资本开支节奏、运营资本波动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呈现出较大的波动。因此,投资者经常用净利润(及其增速)或者收入(及其增速),甚至产能(及其增速)作为近似变量进行估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因为自由现金流的转化过程为“收入- 净利润- 自由现金流”。
然而无法忽视的是,既然是近似变量,就无法做到100%代表。上述的每一步转化都可能出现不顺畅的情况。例如,从收入到净利润的转化可能会受到竞争加剧的影响,呈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从净利润到自由现金流的转化可能会受到资本开支过大但最终利用率不足、运营资本占用越来越多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当我们习惯了用收入、净利润这些代理变量对企业进行估值时,还需要考虑这些代理变量向自由现金流这个本质变量转化过程中的潜在不顺畅可能。我想,这可能也是亚马逊号召其投资者直接关注其自由现金流的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在研究公司时,自由现金流始终是我们最关注的财务指标之一。虽然年度之间会有波动,但拉长到5-10年的维度,一个公司能否为股东创造充沛的自由现金流并不难分辨。进一步从底层来说,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多大程度被其客户所渴望,是否具有优秀的商业模式、是否具有护城河使其在长周期内维持良好的竞争格局,这些都是使收入能够顺畅转化为净利润然后转化为自由现金流的重要决定因素。
作为管理人,我们始终感受肩上的责任重大。基金的资产属于每位持有人,对于每位持有人, 实际上持有的是基金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的一部分。我们会始终与持有人站在一起,力争找到一部分优质的上市公司,其能产生充沛的自由现金流,并且产生的自由现金流能随时间增长。这样才能使公司的股权价值随着时间增长,继而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最终体现到基金的净值增长中。
徐彦:今年的收益率很可能低于过去两年
经常“惜字如金”的徐彦,在最新年报里一反常态,写下数千字大作文,记录了过去两年的投资心路,金句频出,值得一看:
回顾
2021年本基金取得了约20%的收益。和2020年相比,收益率接近,但在同类基金中的排名却截然相反,似乎2020年的D等生一晃成了2021年的A等生。
投资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过去两年我的投资策略一直是:1)首先,相对于我做了的,更重要的是我选择没有去做的:不参与泡沫。疫情是一场战争,特殊环境下全球政策制定者都在金融上采取了应对措施,但更重要的是大众对这些措施的反应:完全可以理解是基于本能、而不是理性,从而有可能是过度的,这尤其是在A股、反而不是美股,催生了泡沫。
对于我熟悉的很多公司,在很长时间里我坚信如下判断:股价显著超过实际价值。在泡沫最大的时候,我对此也毫不怀疑,一年多过去了,一些股价的走势验证了我的判断,一些还在验证的过程中。
在泡沫最大的时候,我当然也怀疑过,我怀疑的是:在面对专业问题时,专业人士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像大众那样也依赖于本能而不是理性;如今我的答案很确定:只有伟大最终才能融合理性和本能,但我们都很平凡,疫情阶段的经验并不普适。
2)其次,是我做了的:也是我很多年里一直做的,基于对企业价值的判断以合适的价格买优质的公司。从结果看这又分为两类:判断对的和判断错的。判断对的收益率有高有低,虽然收益率低的低于本基金这两年的总回报,但合计是正贡献;判断错的也有部分赚到了钱,但合计是负贡献。
对于判断错的,我想再次强调那个普适的教训: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很多历史经验甚至规律完全不适用于将来。过去两年里,我没有参与泡沫——这是正常的而不是不正常的;我做着很多年里一直在做的事,但面对这个巨变的时代以及突发的疫情,判断有对有错——希望您能理解,这也是正常的而不是不正常的。
两年后的结果是:排名中等、回报尚可、波澜不惊,这三点如何排序非常主观,但带给您的体验也许也应该是正常的:既没有过冷也没有过热,正如同我在跑一场投资的马拉松, 而您在家里波澜不惊得看那位选手在跑这场马拉松一样——虽然我们都更爱看百米飞人大战,但毫无疑问,投资、乃至人生,都更像一场长跑而不是短跑。
展望
一直以来,我都尽量回避展望证券市场。对我而言展望意味着一种判断,而判断和市场本不相容。
判断,是基于一个严密体系做出逻辑推断,更多是理性;而市场,是所有参与者的买卖行 为形成了市场,充满了各种情绪,有贪婪和恐惧、理性和非理性,很多时候恐怕还是非理性的成分居多。
市场只能是情绪的体验而不是理性的判断,但就体验情绪而言,不应该假定我有优势,因为这个职业首先需要尽量屏蔽而不是尽情体验市场情绪。
关于股市有一句人尽皆知的老话,短期是投票器、长期是称重机:前者是本能和情绪,后者是理性和规律。关键是长期到底有多长?——很长,但也没那么长。
我想重申两个原则:持有人利益第一和专业创造价值,并结合实际谈重点。
1、持有人利益第一。这里的重点是基金管理人如何回应持有人的需求。持有人追逐收益,就像少年们追逐爱情:想要一份爱情,同时又完全不知道爱情是什么。
基金管理人对这种追逐的回应可以是:跟通常状态下一样,你是少女我是少男(考虑到现在持有人和管理人的经验,这并不完全是比喻),在一起谈一场跌宕起伏但几乎注定是心碎的恋爱,收获的只能是成长而不是幸福;或者,这更少见一些,我与你一样抱有共同的美好愿望,同时我作为更成熟的一方,在这份关系中体现出关心和包容,甚至是引导和克制——而不是相反更多得要求你对我如此,虽然过程中也不乏争吵和失望,但最终也许能实现那个美好愿望,即便没能实现也能彼此理解互道珍重;又或者,极端情况下可以是,我作为更成熟的一方,主动接近了你,最后却表现得像肥皂剧里经常出现的被万众鄙视的反派男——你跟我谈感情我跟你谈道德、你跟我谈道德我跟你谈法律、你跟我谈法律我跟你谈困难、你跟我谈困难我又跟你谈希望,其实只是想用更多的谎言去掩饰那个最初的谎言,最终时间给你留下的只有疗伤和遗忘,而不是玫瑰和价值。
现实比肥皂剧更抓马。社会大众永远从众,所以才更需要管理人坚持持有人利益第一的原则,这是情感是道德是法律也可以被笼统得称为专业。
2、专业创造价值。这是在技术层面,重点是对规律的掌握以及规律的变化。价值投资被简化 成空间赛道护城河景气度等几个词汇,就像相对论被简化成 E=m×c2,不能说这个公式不对,但我们绝不会疯狂到把会用这个乘法等同于掌握了相对论。奇怪的是这种人人都不懈驳斥的心态在学霸遍地的投资圈中到处存在,并且更奇怪的是竟然还被普遍接受。真正掌握一门规律并不太容易,然而未来对所有社会实践领域专业人士的真正挑战是:在社会实践中,人对事物的认知会改变事物本身,故而不可能存在关于事物的一成不变的规律;这是巨变的时代,很多历史上长期成立的规律将被颠覆,这将动摇专业人士专业性的基础。
我们进化的方向应该是:从应用走向基础,进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创造。价值投资并不复杂,复杂的是它背后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的那些理论(以我个人的观点,这其中反而最不包括金融学),以及如何把这些理论和中国社会,而不是中国股市的实践相结合。
朋友们,再次感谢您对我的信任!今年将是全社会对未来长期资产收益率预期回归正常的一年——对楼市,这是过去几年大家已经隐隐感觉到的逆转大趋势的进一步延续;对股市,这是过去两年高回报幻觉的终结——由于股市的市场化,这里的问题更容易出现也更容易纠偏;本基金今年的收益率也很可能低于过去两年。我无法说未来是资产管理行业最好的时代,因为毫无疑问 对任何行业在一般意义上红利时代才是最好的时代,我只能说未来是对资产管理行业专业性提出更高要求的时代。我将持续坚持持有人利益第一和专业创造价值的原则,希望为您带来长期稳健的回报。
林英睿:增加ESG与动量信息
广发基金林英睿在年报中对去年的操作做了简单总结,并且理念也做了更新表述。
关于操作,“2021年,我们保持对低估值的高暴露,三季度对收益率较好的周期中上游标的做了止盈,并将配置结构调整得更为偏向防御,直至年末。”
在四季报中,林英睿描述了自己价值因子的三个实践阶段。在第三个阶段,引入了个体公司层面的ESG信息,以及行业层面的动量信息。
动量信息是为了解决效率问题。换句话说,左侧等待时间较长的问题。而在年报中,他对动量做了进一步论述。
“在一个季度到一年的维度内,动量效应比较明显;在一年半以上的维度内,反转效应会更突出。不同的时间窗口,想要获得正期望所执行的策略可能是截然不同的。”林英睿说,“无论是我们选择行业,还是投资者选择我们,都一定要符合自己的衡量周期。如想获得稳定的盈利体验,最好要以资产端和负债端久期匹配为前提,不然大概率会丧失可持续性。”
从林英睿的年报里可以看到,他在寻找投资的效率和赔率之间的新平衡。从年末的持仓情况来看,目前的主要配置集中在航空业和地方银行上。
与林英睿的相同之处是,中庚基金的丘栋荣也配置了地方性银行。在年报中,他做了更具体的解释:金融板块中,我们看好与制造业产业链相关、服务于实体经济、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区域性银行股,这类银行经营稳健、基本面风险较小、估值极低、成长性较高。两位基金经理不同的地方在于,丘栋荣选择的标的是、中国、。林英睿选择了、、。
此外,丘栋荣还看好地产、能源、中小盘、港股等方向。在四季报中已有具体解释,年报表述差异不大。
责编 | 阮璐阳
(责任编辑:娱乐)
-
4元成本清洗剂卖出百倍天价,通一次马桶收费近5000?警方出手了
来源:上海政法综治网免费上门检测、先疏通再收费……某网站上,“神通公司”专业高效服务的“标签”让不少居民毫不犹豫地从线上预约上门疏通管道服务,但让居民们意想不到的是等待他们的竟是动辄数千元起步的“消费 ...[详细]
-
► 文 观察者网 王恺雯 编辑/马雪从“小赌王”周焯华到唐山打人者陈继志,他们都曾有过同一个身份——“叠码仔”。穿梭在“贵宾厅”、拉拢豪客一掷千金,名义上是“博彩中介人合作者”,不少人却暗中干着非法借 ...[详细]
-
来自:金十数据面对强大的美元,亚洲众多央行正利用他们积累多年的外汇储备以支持疲软的本国货币。上周晚些时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17日,泰国的外汇储备下滑至2214亿美元,达到两年多来的最低点。月度数 ...[详细]
-
国家发改委:就业形势出现积极变化 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
6月2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荫凯表示,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国内疫情反弹 ...[详细]
-
转自:贝壳财经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姜樊 李云琦)11月21日,在2022年论坛年会“宏观政策:积极应对多重冲击”论坛上,央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已是 ...[详细]
-
诺奖得主梯若尔:我们需要机器人 需要AI 问题只是如何监管它们
第二届ESG全球领导者峰会于2022年6月28至30日于线上举行,本次峰会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指导,新浪财经和中信出版集团联合举办,峰会主题为“共促全球ESG发展,构建可持续未来”。2014年诺 ...[详细]
-
针对北约给中国贴上“系统性挑战”的标签,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今天6月28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作为冷战产物和全球最大军事联盟,北约长期固守陈旧观念。北约所谓新战略文件,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改变搞阵 ...[详细]
-
据央视新闻,6月28日,国家重大能源项目中核集团三门核电二期工程正式开工,二期工程将建设两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200亿度。 ...[详细]
-
碧桂园莫斌流露一丝无奈:市场调整我们预判到了,但剧烈程度超出了预期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文夕“市场调整我们预判到了,但剧烈程度超出了预期,”碧桂园执行董事兼总裁莫斌在中期业绩会上流露出一丝无奈。8月30日,碧桂园披露中报。营收下滑30.89%、归母净利润下滑95.9%,房 ...[详细]
-
来源:金融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6月28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晒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建设领域发展情况“成绩单”。这十年,中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在转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