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拿下本钢后又欲重组凌钢 鞍钢集团粗钢年产能将逼近7000万吨

拿下本钢后又欲重组凌钢 鞍钢集团粗钢年产能将逼近7000万吨

2025-07-08 08:27:44 [探索] 来源:各得其宜网

每经记者 彭斐 每经编辑 董兴生 

在完成对本钢的拿下重组后,央企鞍钢在辽宁省内的本钢重组计划还在进行,此次被纳入整合范围的后又是一家中国500强企业。

6月22日晚间,欲重(SH600231,组凌股价2.62元,钢鞍钢集钢年总市值74.67亿元)发布公告称,团粗公司于6月22日收到控股股东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凌钢集团”)通知,将逼近万获悉鞍钢集团有限公司正在筹划与凌钢集团进行重组事项,拿下可能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本钢

图片来源:公告截图

就在去年8月份,后又鞍钢集团与本钢集团的欲重重组正式落地,整合后的组凌鞍钢,粗钢年产能达到6300万吨,钢鞍钢集钢年成为国内第二、团粗全球第三大钢企。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鞍钢集团已经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钢铁企业。凌钢所在凌源市位于辽宁省西部,鞍钢重组凌钢将进一步强化“南有宝武、北有鞍钢”的钢铁产业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受重组消息影响,凌钢股份在6月23日上午看盘,一度在9点30分触及涨停,但此后开始快速回调。截至午间收盘,凌钢股份上涨9.92%,报2.88元/股。

鞍钢年产能将逼近7000万吨

在通过重组本钢,粗钢年产能超过6000万吨后,鞍钢集团继续向其“7531”的目标挺进。

这个信息,从凌钢集团旗下的凌钢股份最先得到证实。6月22日晚,凌钢股份公告披露,鞍钢集团正在筹划与凌钢集团进行重组事项,可能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凌钢股份提示,本次重组尚处于筹划阶段,存在不确定性,方案确定后尚需获得有关部门批准。但从此前鞍钢重组本钢的过程来看,获批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去年4月15日午间,(SZ000761,股价3.62元,市值148.7亿元)突然发布临时停牌公告称,公司收到本钢集团通知,获悉鞍钢集团正在筹划重组本钢集团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大约四个月后,随着相关部门批复,鞍钢对本钢的重组完成了最重要的一环。

鞍钢集团官网信息显示,鞍钢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东北、西南、东南、华南等地有九大生产基地,具备5330万吨铁、6300万吨钢、4万吨钒制品和50万吨钛产品生产能力。

图片来源:鞍钢集团官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十四五”时期,鞍钢集团明确了“7531”(7000万吨粗钢、5000万吨铁精矿、3000亿级营业收入、百亿级利润)战略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兼并重组无疑是要走的路。作为此次重组的对象,凌钢集团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2021年9月25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显示,凌钢集团以197.3256亿元营收总额位列制造业企业500强第380位。

此外,作为凌钢集团旗下核心资产,凌钢股份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是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为主的企业,主要产品有热轧中宽带钢、螺纹钢、圆钢、线材、焊接钢管等。现有生铁产能530万吨、粗钢产能600万吨、钢材产能701万吨。

在兰格钢铁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静看来,若鞍钢集团对凌钢集团的重组得以实现,鞍钢集团粗钢年产能将达到6900万吨,已经接近其规划的十四五战略目标。

在钢铁行业重组过程中,以区域为重点可能会是加下来的重要方向。6月23日上午,王静在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文字回复中称,我国钢铁生产和消费具有区域性特征,区域整合是钢铁行业实现结构优化和集中度提升的基础。

在王静看来,鞍钢集团已经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钢铁企业,凌钢所在凌源市位于辽宁省西部,鞍钢重组凌钢将进一步强化“南有宝武、北有鞍钢”的钢铁产业格局。

钢铁行业重组浪潮再起

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鞍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成旭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十四五”期间,鞍钢将谋划新定位,重塑新格局,牵动推进兼并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

此后,2021年4月发布的《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鞍钢和本钢等央地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培育世界一流钢铁企业。

图片来源:鞍钢集团官网

去年8月份,鞍钢本钢重组正式落地,整合后的鞍钢,粗钢产能达到6300万吨,成为国内第二、全球第三大钢企。

世界钢协发布的《世界钢铁统计数据2022》显示,在2021年全球主要钢铁生产公司排名中,鞍钢集团以5565万吨的粗钢产量位居第三位。

值得注意的是,钢铁巨头间的重组,也有国内钢铁行业成长期已过的特定背景因素。中钢协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3.0%,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5.3%。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已经明确,今年要继续开展粗钢产量压减工作,引导钢铁企业摒弃以量取胜的粗放发展方式。

王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国际上看,钢铁产业几次兼并重组浪潮发生的宏观和行业背景基本相似,都是在宏观经济运行偏弱、行业需求下行的情况下,企业有提升竞争力的内生需求,辅以政策的外力,推动了钢铁企业的重组浪潮。

凌钢股份在财报中提到,2021年,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重组集团有限公司、鞍钢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本钢集团有限公司等,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了产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

从数据来看,2021年11月,产量排名前10位、前20位的企业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40.39%和54.85%,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2.99和3.26个百分点。

企业、行业观点普遍认为,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钢铁行业产能结构优化和产量控制,提升对上游原材料的定价权,促进行业资源共享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另外,兰格钢铁提供的信息显示,我国钢铁行业正处于大规模推进兼并重组的阶段。今年4月,江西国控与中国宝武签署国有股权无偿划转协议,江西国控将向中国宝武无偿划转其持有的新钢集团51%股权。另外,宝武重组山钢正在推进。近期发布的《唐山市钢铁行业“1+3”行动计划》也提出,鼓励企业整合重组,推动区域内产品同质化企业联合重组,推进企业主体做大做强。

(责任编辑:时尚)

推荐文章
  • 五大上市险企净利下滑15% 产寿险“冰火两重天”

    五大上市险企净利下滑15%  产寿险“冰火两重天” 来源:北京商报随着半年报出炉,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2年中期业绩尘埃落定。8月30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2022年上半年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归母净利润1220.27亿元,同比降低15.09%,日均赚约 ...[详细]
  • 野村预测美联储将在下周加息100个基点

    野村预测美联储将在下周加息100个基点 野村证券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将在下周加息100个基点。这使得野村成为首家预计可能加息100个基点的华尔街大行。 ...[详细]
  • 运营商多招对付5G“电老虎”

    运营商多招对付5G“电老虎” 来源:IT时报IT时报记者钱立富图东方IC经过产业界努力,目前我国5G基站单站址能耗已比商用初期降低超过20%。但,这仍然不够。在不久前七部门联合印发的《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2022-20 ...[详细]
  • 自动驾驶研发高管爆发离职潮

    自动驾驶研发高管爆发离职潮 自动驾驶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远超国外,但是创业者们还是觉得不够快。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自动驾驶风口已过,核心团队稳定成了大问题。作者丨钛AUTO来源:钛媒体特斯拉AI人工智能与Autopliot负责人A ...[详细]
  • 韩媒:消费者向乐天制果讨“小新”贴纸,收到后被吓到“毛骨悚然”

    韩媒:消费者向乐天制果讨“小新”贴纸,收到后被吓到“毛骨悚然” 【环球网报道 记者 付嘉骏】据韩联社22日报道,近日,一名向韩国企业乐天制果的产品提出质疑的韩国消费者从该公司收到了一个一般在葬礼时所用的“白包”作为反馈,该消费者感到又惊又怕,引发韩国网民愤怒。乐天 ...[详细]
  • 美国五大科技巨头将在白宫宣布打击仇恨犯罪和种族暴力

    美国五大科技巨头将在白宫宣布打击仇恨犯罪和种族暴力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15日晚间消息,暴力犯罪分子多次利用社交媒体进行骚扰或发表偏执言论,让各大社交平台面临越来越大的监管压力,在拜登总统主持的白宫峰会上五大科技巨头,微软、Instagram、Fa ...[详细]
  • 强美元掀起全球货币风暴! 这一次发达经济体更受伤

    强美元掀起全球货币风暴! 这一次发达经济体更受伤 作者: 后歆桐今年以来,在美联储激进加息预期和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导致的避险需求之下,美元指数近期一度大涨接近15%,升至近20年高位。作为全球主要结算货币,美元每次升值都会导致他国货币贬值,进口成本上升 ...[详细]
  • 专家共话“稳地产”:金融如何发力?

    专家共话“稳地产”:金融如何发力? 近期,房地产市场的利好不断涌现。不仅资产管理公司AMC)、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下场解决“烂尾楼”交付问题,金融监管部门还拟安排政策性银行为房地产纾困的专项贷款,同时再度调降5年期以上LPR利率,引导房贷 ...[详细]
  • 青岛出现“砸盘价”

    青岛出现“砸盘价” 乐居新媒体 任时建 发自青岛上周,青岛城阳区白沙湾某大盘起价6999元/平的消息刷屏全青岛。一时间,城阳区房价6×××元,房价回到10年前的消息不绝于耳。无论是社交软件平台,还是中介渠道朋友圈,该项目 ...[详细]
  • 作为欧洲“经济引擎”的德国面临“熄火”危机?

    作为欧洲“经济引擎”的德国面临“熄火”危机? 【环球时报驻德国、法国特约记者 昭东 董铭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李静】“德国将不再能够避免衰退。”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塞恩日前的表态,再次让全球把目光集中到德国这个“欧洲经济引擎”身上。今年,德国经济频 ...[详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