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攻坚克难——当前中国经济走势观察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题:坚定信心 攻坚克难——当前中国经济走势观察
新华社记者安蓓、坚定经济申铖、信心魏玉坤
16日发布的攻坚观察前4个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受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冲击明显的克难超预期影响,经济新的当前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压力和挑战下,中国走势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走势?坚定经济
4月经济运行受较大冲击 短期波动不改长期向好大势
“前一段时间由于冷空气来临,北京出现降温。信心但短期的攻坚观察气温变化,改变不了天气总体回暖的克难态势。”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当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用一段比喻形容当下遭遇“倒春寒”的中国走势中国经济。
受疫情点多、坚定经济面广、信心频发的攻坚观察影响,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更为突出。付凌晖表示,4月主要指标显示,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
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2.9%,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1.1%,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微增0.1%,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6.1%,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比3月份上升0.6个百分点;前4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8%,比一季度回落2.5个百分点。
“这种冲击影响是阶段性的、暂时的。随着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预计我国经济将很快回归正常轨道。”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说。
付凌晖从五个方面总结中国经济应对挑战的基础和底气——
“经济体量可观,抗风险冲击韧性强”“基础产业支撑有力,供给保障能力强大”“市场保供稳价有效,社会大局总体稳定”“转型升级态势未变,新动能继续成长壮大”“宏观政策调节加大,经济运行有望加快改善”。
从前4个月的累计数据看,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6.8%和7.9%;
疫情冲击下,我国粮食和能源等基础工业保持增长,为抗击疫情、推动经济恢复奠定坚实基础;2.1%的物价涨幅与美国8.3%、欧元区7.5%的涨幅相比,呈温和上涨态势;
4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至4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2%,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态势持续……
“4月中下旬以来,疫情形势总体呈下降态势,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部分地区,复工复产有序推进。5月以来,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货运物流持续恢复,全国发电量等一些实物量指标也在改善。”付凌晖说,5月份经济运行有望改善。
汇聚政策合力 上下同心共克时艰
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围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这次重要会议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
“这几个方面都要兼顾好,不能单打一。这是一个高难度动作,是对各地区各部门的重大考验,要认真落实到位。”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在近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说,疫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拦路虎”,必须科学精准有效防控疫情,为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创造根本前提。
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稳住发展基本盘。
财政货币政策以就业优先为导向,稳住经济大盘;部署进一步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举措,确定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措施;今年3.65万亿元新增专项债额度中用于项目建设的额度全部下达,支持有效投资发挥关键作用,20条促消费政策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多种政策工具协同发力。
“收到2.36亿元留抵退税款,信心更足了。”内蒙古恒星化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佳乐说,有了这笔资金,企业计划进一步扩大生产,再增加一些就业岗位。
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着力稳住市场主体:全年规模约达2.5万亿元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加快落实,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首月已有8015亿元退到145.2万户纳税人账户;出台加强金融服务、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23条政策措施;超30亿元稳岗资金直达企业,失业保险稳岗位提技能等政策预计释放4500亿元红利;着力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国家统计局快速调查显示,获得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的企业中,90%的企业认为改善了现金流,96.2%的企业表示对政策比较满意;获得存量留抵退税的小微企业中,84.5%的企业认为改善了现金流、94.6%的企业比较满意。
物流梗阻持续打通!5月10日,全国高速公路货车流量为721.3万辆,比4月10日增长25.65%;铁路货物发送量、公路货运量、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较4月18日分别增长5.71%、6.16%、1.12%。
“我国通货膨胀率和财政赤字率都处于较低水平,政府负债率处在合理区间,外汇储备充足,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有较大空间,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箱工具充足。”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说。
上下同心、共克时艰。一系列“对症药”“组合拳”迅速实施,投资稳增长作用继续发挥,消费有望逐步恢复,出口持续增长有利条件较多……
谈及全年经济走势,付凌晖说,疫情扰动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平稳运行趋势,在各项政策支持下,国民经济将会加快恢复,实现企稳回升。
保持战略定力 化挑战为机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将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从10.92%上调至12.28%;多家国际资管机构在上海申请参与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疫情压力下,外界看好中国、加码中国步伐不停。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变,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变。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支持下,中国经济能够克服疫情影响,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付凌晖说。
助企纾困“30条”、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从一季度疫情“阴霾”走出的深圳,纾困改革政策接连出台,4月全社会用电量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吉林全省粮食作物完成播种已超八成,速度快于上年同期;5月16日起,上海分阶段推进复商复市,预计6月份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困难挑战下,中国展现出的坚韧和活力,成为战胜疫情、推动经济尽快回归正常轨道的强大支撑力量。
4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这一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部署,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坚持改革、开放、创新,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激发出强劲持久的增长动能。
“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国经济又处在一个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我们面临的依然是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够化挑战为机遇,迎来柳暗花明,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韩文秀说。(完)
(责任编辑:百科)
-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孙文轩)11月21日,在2022论坛年会平行论坛“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暨全球金融科技大会”上,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马龙围绕数字新基建主题,结合中国银行的实践,分享了他的思考。他表示,数 ...[详细]
-
1、供给端,海南产区胶水释放充裕,工厂生产积极性高,上周产区制浓乳胶水收购价格止跌反弹。截止到9月23日,制浓乳胶水收购价格为10700元/吨,周环比下降200元/吨。上周云南地区保持正常季节性生产, ...[详细]
-
视觉中国供图近年来,“社恐”和“社牛”成了流行词语,年轻人纷纷用它给自己或他人贴上标签,以标志自己在人群中的心理状态。“社恐”,就是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充满紧张或者恐惧;“社牛”,则与之刚好相反,在大众 ...[详细]
-
天津市卫健委主任顾清在今天举行的天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天津市目前疫情主要集中在2个大的片区。一是梅江灯饰家居广场关联疫情,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252例。早期感染者主要集中在河东区第六大 ...[详细]
-
韩国环境部23日说,自24日起,将禁止便利店出售塑料袋,禁止餐馆等场所使用塑料吸管、一次性餐具和杯子。不过,在一年过渡期内,违反新规者暂时不会受到处罚。韩国自2019年起禁止建筑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 ...[详细]
-
[ 近年来,全球啤酒市场由之前的外延购并潮转为调整内部产品结构与地区布局,税收政策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而在去年得到众多OECD经合组织)国家支持的全球税收双支柱声明,又从最低所得税税率方面对跨国公 ...[详细]
-
巴克莱分析师周二表示,由于二氧化钛需求减弱,Tronox(TROX.US)、Chemours(CC.US)和康诺斯全球(KRO.US)的收益将下降。该行在与一名行业顾问会面后,下调了对这些化工生产商的 ...[详细]
-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Robert Habeck)表示,由于持续的能源危机和潜在的发电短缺,德国更有可能不得不继续使用剩下的三座核电站中的两座,核电规模扩张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哈贝克称:“压力测试 ...[详细]
-
新华社日内瓦11月20日电 专访:美联储加息负面效应外溢——访美国知名投资家瑞·达利欧新华社记者陈俊侠 徐驰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专访时表示,美联储激进加息负面 ...[详细]
-
机构:美联储加息终点或在5%,人民币短期有贬值压力但并不持续
北京时间周四凌晨,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从2.25%至2.50%上调到3.00%至3.25%,这是今年以来美联储第五次加息,也是连续第三次加息75个基点。分析师表示,此次加息幅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