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卢布结算令扩大至农产品出口,“拱火”全球粮食危机?
继天然气交易后,拱火俄罗斯政府把卢布结算的俄卢交易机制又推广至部分出口。
据央视新闻报道,布结俄罗斯联邦政府当地时间7月1日公布命令,算令规定将小麦、至农玉米、产品出口葵花籽油等农产品的全球出口税改用卢布结算。同时,粮食俄方的危机命令还规定,将用卢布支付出口葵花籽油和葵花籽关税的拱火命令延长一年,至2023年8月31日。俄卢相关命令被公布在俄罗斯法律门户网站上。布结俄罗斯农业部长帕特鲁舍夫还表示,算令未来俄罗斯只会向“友好国家”出口农产品。至农
这是产品出口继5月俄政府在国际天然气交易中采用卢布结算后,这一新的交易机制的又一次扩大。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韦进深告诉第一财经,俄罗斯扩大卢布结算令范围,将其扩大到能源以外的粮食交易领域,这是俄罗斯反制西方制裁的新措施。自2月底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已对俄施加六轮制裁,涉及俄能源、运输、金融、贸易等多个领域。
至于俄罗斯此举是否会缓解当前紧迫的粮食危机,俄经济学家阿廖沙(化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并不乐观,“只会加剧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通胀,也不利于全球粮食贸易的供应链复苏。”
缘何将农产品出口锚定卢布?
在此次农产品交易领域,据央视新闻报道,根据俄方公布的信息,目前俄小麦出口税约为每吨15000卢布(约合1824元人民币),玉米及玉米粕为每吨13875卢布(约合1688元人民币),葵花籽油为每吨82500卢布(约合10032元人民币)。相关汇率计算是按照俄罗斯央行此前5个工作日中俄罗斯卢布与美元兑换汇率的平均值计算出来的。
不仅仅是能源大国,俄罗斯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出口国和葵花籽的主要供应国。
韦进深表示,现在俄罗斯扩大卢布结算令的范围,主要出于3个方面的考虑。首先,韦进深认为,此前在俄能源贸易启用卢布结算机制后,不仅稳定了卢布汇率,而且打击了美元霸权,稳定了俄罗斯的金融和经济体系,“能源贸易中的卢布结算实践,增强了俄罗斯扩大卢布结算令的信心”。
尽管卢布汇率在2月底俄乌冲突爆发后直接跳水,但随着俄政府采取严厉的外汇管制措施,以及将天然气等能源交易与卢布挂钩,卢布汇率逐渐反弹。如今,卢布在外汇市场上的表现不仅已恢复至冲突前,同时还在不断走强。
其次,韦进深认为,之所以拿粮食领域“动刀”,是因为粮食是继能源之后俄罗斯具有优势的另一领域。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俄罗斯是世界十大粮食生产国之一,是世界第一小麦出口国,世界第二粮食出口国,在国际粮食贸易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在当前国际粮食贸易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进口俄罗斯谷物使用卢布结算,将进一步巩固卢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韦进深说道。
截至7月1日,卢布对美元今年以来已上涨了42%,成为全球表现最好的货币。以至于在俄国内,俄央行与俄财政部、经济发展部等就要不要干预卢布继续走强的态势各持己见。
此外,韦进深还认为,俄此举将进一步促进与进口俄罗斯粮食的国家间合作,“南亚、中东和非洲地区的许多国家需要从俄罗斯进口粮食,以卢布进行粮食贸易的结算将进一步加强俄罗斯与这些国家间的合作。”
俄政府此前发布的年度数据显示,2021年俄农产品出口额377亿美元,同比增长23.6%。其中,粮食出口额114亿美元,增长12%。在前十大出口目的地中,欧盟(第一)、韩国(第四)、乌克兰(第八)、日本(第十)等国家和地区,按照俄政府的新政将无法从俄罗斯获得农产品出口。而土耳其、埃及、突尼斯、巴基斯坦,以及中东、非洲国家,在诸如小麦等主粮方面高度依赖俄罗斯,是当前俄农产品出口的热门目的地。
俄乌粮食出口协商没戏
自2022年以来,全球频繁拉响“粮食危机”警报。
经济学人智库(EIU)行业研究分析师巴塔查里亚(BarsaliBhattacharyya)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新冠疫情暴发后,由于供应停滞以及环境因素造成的产业中断已经推高了全球粮食价格。他说,美国小麦期货其实在2021年11月就已达到近9年来的最高水平。“俄乌冲突进一步加剧了供应危机,是2022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最大推动力。”
他解释道,“这场冲突关闭了乌克兰的港口,影响了黑海沿岸的货物运输,同时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领空被禁止进入。西方的制裁将使与俄罗斯的贸易变得充满挑战。”
阿廖沙告诉第一财经,在全球粮价本就节节攀升的当下,再加上近期卢布汇率持续上涨,对于这些“友好国家”利用卢布支付农产品出口关税,其实并不是什么好消息,“中东、非洲等地区的国家是否会依旧维持与俄粮食贸易的热情,仍有待观望”。
同时,在上述结算令推广的同一天,俄罗斯农业部发表声明,从7月1日至12月31日,俄将暂时限制氨基酸饲料和大米的出口。此次囤粮行动目的是为了稳定住俄国内农产品的价格。
有专家认为,卢布结算令,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对俄国内经济也会带来通货膨胀之忧。俄罗斯目前仍然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根据俄罗斯统计局消息,俄罗斯5月份PPI同比增长19.3%,环比增长6.9%。从CPI来看,3月俄罗斯通货膨胀率为16.7%,4月通货膨胀率依然高达17.8%。截至6月17日,俄罗斯CPI年率为16.42%。这一水平依然较高。
自俄乌冲突以来,截至6月,粗略统计显示,已经有20多国禁止粮食或畜肉类出口,其中不乏印度、埃及等与俄罗斯同样在全球粮食领域举足轻重的国家。
尽管西方并没有将制裁直接瞄准俄粮食领域,但由于对运输俄粮食的船只取消保险、禁止这些俄船只进入欧洲国家港口、将俄排除在国际支付系统之外等次级制裁措施,在俄看来“变相”地阻止了俄罗斯的粮食出口。
此外,作为冲突的另一方,同为粮食大国的乌克兰直指俄罗斯封锁了乌的出海港口,不仅导致粮食在内的大批乌克兰农产品无法出口,同时积压在库存中的现实也打乱了乌克兰的农耕节奏。
为破解当前的粮食危机,6月初一度传出,在第三方土耳其的帮助下,俄乌土三方协商构建“粮食走廊”:土耳其军队先在乌克兰海域开展排雷工作,随后土耳其和俄罗斯舰船将分段护送运粮船驶离,以期为全球高企的粮价降温。
然而一个月过去了,上述协商仅停留在纸面,并未有效落实。对此,韦进深告诉第一财经,俄乌此前的粮食出口协商其实已陷入僵局,关键原因在于谈判各方是在追求利益最大化,还是在寻找解决当前矛盾的“最大公约数”。
“毫无疑问,俄罗斯在谈判中是占据优势的一方,因此其目的在于如何利用谈判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对乌克兰来说,其粮食出库严重依赖黑海通道,一方面,俄罗斯控制黑海和亚速海,使乌克兰粮食出口锐减。另一方面,乌克兰对土耳其的安全保障承诺存有疑虑,在此情况下,俄乌间的粮食出口协商陷入僵局并不意外。”他说道。
经合组织(OECD)在6月29日发布了关于未来10年农业前景的报告。据OECD估算,乌克兰出口能力的完全丧失将拉动全球小麦价格上涨19%;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因素共同导致小麦出口量减少3600万吨的极端情况下,小麦价格将比冲突发生前上涨三分之一以上。OECD指出:“没有乌克兰和平,全球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将持续恶化。”
(责任编辑:探索)
-
9月1日下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8号)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共六章42条,涵盖药品网络销售管理、平台管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自20 ...[详细]
-
华夏时报 记者于建平北京报道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车市经历了原材料涨价、供应链暂停、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等一系列考验。“寒气”袭来,有人在收紧口袋,有人向资本求援。却选择反其道而行,成了让行业看不懂的特 ...[详细]
-
参考消息网10月23日报道俄罗斯卫星社10月22日报道称,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接受德国《世界报》采访时表示,不能让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演变为俄罗斯与北约的直接冲突。当记者问朔尔茨是否担心俄乌冲突上升为世界 ...[详细]
-
即便能源价格进一步走低,由食品、劳动力等因素引发的通胀也不会很快消失。在德国作出重大让步后,欧盟于10月21日就应对能源危机方案达成一致,同意推进一系列紧急措施,包括联合购买天然气,设置天然气价格上限 ...[详细]
-
每经记者 赵景致 近日,多家银行对信用卡“自动分期”业务进行了下线调整,同时,也有银行将“分期手续费”更名为“分期利息”。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表示,银行机构下线自动分期业务主要是此前 ...[详细]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党的二十大代表们在讨论报告时表示,民族 ...[详细]
-
着力布局权益市场 年内24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合计调研上市公司逾3400次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今年以来A股市场波动较大,但银行理财子公司对布局权益市场的积极性依然不减,且对四季度权益市场的投资态度较为乐观。近期,银行理财子公司对上市公司的 ...[详细]
-
前三季度上海银行业贷款余额10.26万亿元,同比增长10.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周炎炎 上海报道10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上海银保监局获悉,截至三季度末,业各项贷款余额10.2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7253亿元,同比增长10.9%。上海保险业发挥保险 ...[详细]
-
11月寒风中的北京三里屯,没几个人注意到,通盈中心一层的“牛角村”是从何时不再营业的。现在的冷清,和这家店开业时的热闹对比鲜明。2016年8月,牛角村在三里屯通盈中心开出第二家线下店,自称“明星聚集之 ...[详细]
-
22日,记者从重庆高速集团获悉,巫云开高速兴家隧道左洞顺利实现贯通,成为全线首座贯通的千米级隧道,标志着巫云开高速全线隧道施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兴家隧道位于云阳县沙市镇兴家村,设计左洞长1250米,右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