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 警惕贷款中介不法行为侵害权益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本报讯(记者聂国春)“你好,银保我是监会警惕××银行的,我们有一款利率优惠的发布风险贷款产品……”近期,不少消费者收到自称银行工作人员的提示贷款推销电话。近日,贷款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风险提示称,中介贷款市场上有一些非法中介假冒银行名义,不法打着正规机构、侵害权益无抵押、银保无担保、监会警惕低息免费、发布风险洗白征信等虚假宣传旗号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提示这些诱人条件的贷款背后是高额收费、贷款骗局等套路陷阱。中介
假冒银行名义发布办理贷款的不法广告信息。非法中介会冒充“××银行”“××银行贷款中心”等名义发布贷款广告信息,或是向消费者推送贷款额度,声称“在银行内部有关系”“可走内部流程办贷款”等,诱骗消费者通过其办理贷款。其实,此类中介机构与银行并无关联,是为诱骗借款人进行的虚假宣传。
骗取高额手续费。非法中介常以“低价手续费”“百分百获得贷款”等幌子吸引消费者。在借款人从银行获得贷款后,非法中介又以各种名义要求借款人将贷款资金打入指定账户“走账”,伪造“流水”。借款人一旦进行转账操作,这笔资金大多以“服务费用”等名义被截留,借款人很难要回资金,面临维权困难。
提供名不副实的中介服务。非法中介往往瞄准对贷款业务、流程不熟悉,或征信有问题的消费者群体下手,提供所谓的“优惠贷款”“迅速放款”服务,从中抽取极高的费用。事实上,消费者完全可以通过银行等正规机构官方渠道自行办理贷款业务。有些不法中介甚至会不顾消费者偿还能力,怂恿消费者从各类网络借款平台申请贷款,有的贷款产品本身就有很高利息,不法中介仍要再骗取一笔高额费用,其目的就是快速敛财。
针对以上中介不法行为,银保监会消保局提醒有借款需求的消费者,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理性借贷,从正规机构、正规渠道办理贷款业务,警惕非法中介或不法行为侵害权益。如确需中介服务,不要轻信间接的贷款服务要约,要注意核实中介机构资质,详细了解中介服务与合同内容,警惕贷款营销宣传中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息费标准等虚假宣传行为。
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对于超出贷款合同约定的转账要求要注意,警惕以“刷流水”“走账”为由的打款要求,不随意向无关账户转账打款,防范被骗取资金风险。如发现自己陷入不法中介陷阱,应保存好相关证据,及时通过报警、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责任编辑:探索)
- 加息提速!新西兰联储在担心什么?
- 正常生产却排污数据突然消失,金禾实业环境违法悬案终落幕!公司回应“整改工作已完成”
- 剑指套利 北京银保监局动刀寿险销售佣金发放
- 广发证券董事长、总经理林传辉: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市场已具战略配置价值
- 快讯:指数午后集体回落创指跌超1.7% 中字头股票强势拉升
- 三季度社保基金偏爱哪些行业?248只股获加仓
- 光伏产业链迎来价格拐点 下游电池龙头已率先提价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支持经济创新 需创新商业银行业务模式
- 北京通报新增感染者详情:社会面感染者涉及14区和经开区
- 隔夜要闻:美股涨跌不一Meta重挫 欧央行继续加息75基点 欧盟2035年起禁产新燃油车 瑞信股价创史上最大日跌幅
- 需求增加大单不断 油服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
- “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又亏了,高研发投入压顶,原始股东减持不停
- 上交所总经理蔡建春:研究进一步完善适应科技创新企业特色的股权激励、再融资和并购重组
- 英特尔下调年度营收预期 将会裁员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