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时刻!经济学奖今日揭晓,谁是热门人选,谁又长期“陪跑”?
北京时间10月10日17点45分,陪跑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将揭开面纱。诺奖
据诺贝尔官网显示,时刻由于此前两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未举办授奖仪式,经济今日揭晓今年的学奖诺奖得主将与2020年、2021年诺奖得主一起参加12月的热门人选颁奖仪式和晚宴。也就是又长说,三届诺奖得主将同台亮相。陪跑
新京报财经记者统计看到,诺奖根据“引文桂冠奖”这一诺奖风向标,时刻60余人或成为潜在诺奖得主。经济今日揭晓其中,学奖宏观经济学方面的热门人选罗伯特·巴罗可谓热门人选,但也是又长一位长期“陪跑”学者。其是陪跑引文桂冠奖2002-2005年时预测的诺奖得主之一,与其同一时期获得引文桂冠奖的经济学家基本都已摘得诺奖。
此外,诺奖官网显示,从1969至2021年,53次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共授予89位获奖者。其中,25次为单人独享,20次由两位获得者分享,而截至去年,仅有2位女性曾获此殊荣。
诺奖风向标:7人摘得今年“引文桂冠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则是由瑞典国家银行于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设立的额外奖项,奖金也源于瑞典央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对诺贝尔基金会的捐款。
诺贝尔奖并不公布候选人。诺贝尔奖基金会规定,提名者和被提名者的所有相关信息都必须保密50年。并且,诺奖对于获奖者的理论提出时间或贡献做出时间并没有范围,因此,诺贝尔奖一直很难预测。
自2002年起,科睿唯安颁布的“引文桂冠奖”一直被视为诺奖风向标。截至今年诺奖颁布前,已有64位引文桂冠奖得主摘得了诺奖。
据了解,科睿唯安科学信息研究所分析师每年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论文和引文数据,遴选诺奖奖项所涉及的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化学及经济学领域中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顶尖研究人员。
从经济学来看,2022年引文桂冠奖颁给了包括麻省理工、南加州、伦敦经济学院等在内的7位经济学教授获奖。
其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德隆·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哈里斯公共政策学院詹姆斯·A.罗宾逊(James A. Robinson)三人的获奖理由是对政治和经济机构在塑造国家发展中作用的深刻分析。
据了解,一项于2011年针对众多经济学教授的调查显示,阿西莫格鲁位列“最喜爱的在世经济学家”第三位,仅次于克鲁格曼和曼昆。
此外,美国圣塔菲研究所研究教授塞缪尔·鲍尔斯(Samuel Bowles)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经济系名誉教授赫伯特·金蒂斯(Herbert Gintis)则因为“提供证据和模型以扩展对不仅包括自利,还有互惠、利他主义和其他形式的社会合作等经济行为的理解”获奖。
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Richard A. Easterlin)、美国伦敦经济学院经济绩效中心社区福利项目联合主任理查德·莱亚德(Richard Layard)和英国考文垂华威大学经济学和行为科学教授安德鲁奥斯沃德(Andrew J. Oswald)获奖理由为“因对幸福和主观福祉的经济学分析的开创性贡献”。
科睿唯安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分析表明,他们的研究成果被普遍认为达到诺奖级别。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仁贵表示,从长期累积来看,引文桂冠奖相当于一个数据库,不少诺贝尔经济学奖都出于引文桂冠奖,比如,2013年至2021年(除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每年都在引文桂冠奖的名单之内。引文桂冠奖并非是对当年诺奖的预测,可能是一段长时间的预测。也就是说,诺奖潜在得主的名单会再次扩容。
不过,李仁贵认为,结合研究方向来看,2022年引文桂冠奖经济学方面获得者,今年获得诺奖的可能性不大。
潜在诺奖得主有哪些?
贝壳财经记者统计看到,截至目前,引文桂冠经济学奖已先后有56组、共计100位经济学家入选。除21位引文桂冠奖得主已获诺奖,至少12位引文桂冠奖获得者逝世外,目前60余位学者达到诺奖级别。
其中,宏观经济学方面的罗伯特·巴罗可谓是诺奖得主热门人选,但也是一位长期“陪跑”学者。据了解,巴罗被认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截至2016年3月,经济学研究论文项目将其评为全球第五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与此同时,巴罗也是引文桂冠奖在2002-2005年时预测出的诺奖得主之一,与其同一时期获得引文桂冠奖的经济学家基本都已成为诺奖得主。
菲利普·阿吉翁也是诺奖大热人选,其是“内生增长理论”的领军人物,“熊彼特增长范式”的创建者之一,被视为法国诺奖级别的经济学家。此前,内生增长理论的主要建立者保罗·罗默曾于201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据了解,有着“小诺贝尔经济学奖”之称的克拉克奖得主,也被视为是诺奖潜在候选人。包括曾因对收入不平等研究的凯文·墨菲,2005年获得克拉克奖的德隆·阿西莫格鲁,以及在博弈论方面作出较大贡献的大卫·克雷普斯近年来呼声较高,这三人同样是引文桂冠奖的获得者。
从女性经济学家方面来看,业内人士此前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诺贝尔经济学奖潜在获奖者包括安妮·克鲁格,克劳迪娅·戈尔丁和南希·斯托基,其中,前两位均为引文桂冠奖得主。
李仁贵表示,从1947-2022年,44位学者获得克拉克奖荣誉,其中14位摘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不过,由于克拉克奖和诺奖评奖机制存在差异,早期克拉克奖得主与诺奖的关联度较高,从2000年以来,诺奖得主鲜少出自克拉克奖。
52年仅两位女性得主,诺奖平均获奖时滞35年
贝壳财经记者统计诺奖官网看到,诺奖官网显示,从1969至2021年,53次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共授予89位获奖者。其中,25次为单人独享,20次由两位获得者分享,8次由三位获奖者分享。
从年龄来看,最年轻的得主是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埃丝特·杜弗洛,2019年获奖时为46岁,彼时,埃丝特·杜弗洛与其丈夫阿比吉特·班纳吉以及哈佛教授迈克尔·克雷默共同获得诺奖,以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
而数据显示,包括埃丝特·杜弗洛在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中仅有2位女性,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其于2009年获奖,主要研究政治经济学,为美国公共选择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此外,最年长的得主是里奥尼德·赫维茨,2007年获奖时已90岁,他也是所有诺贝尔奖项中最年长的获得者。
89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美国国籍仍占据绝对优势,获奖者多来自各国知名院校。其中,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捧得最多诺奖,另外加州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也与诺奖得主渊源颇深。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情结久已,为何多年来还未有国内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曾经担任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会主席的阿瑟林德贝克此前指出,评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所依据的研究成果往往是在几十年前所作出的。就经济科学来说,有些理论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出效果,它们需要很长时间去检验。
诺奖评审主席斯特伦伯格也曾表示,研究的发生和最终获得承认和奖励中间,隔着一定的时间鸿沟。比如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的研究贡献分别在1994年和1990年以前。而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美国学者在经济理论界的话语权更大。那段时期之后,也关注到中国经济理论学者崛起,但离获得承认和获奖仍需假以时日。
李仁贵分析称,诺奖得主及其研究之间存在一定滞后,平均获奖时滞35年,不少诺奖得主荣获诺奖的研究都是在30岁-40岁的黄金年龄取得,也有部分诺奖得主的研究早在其20多岁时作出,比如斯蒂格利茨(26岁)、哈耶克(28岁)等。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胡萌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柳宝庆
(责任编辑:百科)
-
2022年11月21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健康知识:《【儿研所儿医说】一个门脉高压患儿救治经历》来自河北农村的小欣欣,今年才8岁,可是已经是个老病号了。4年前,小欣欣的大便颜色漆黑,家长以为 ...[详细]
-
“客户量翻了两三倍!”6月7日下午3时,浦东新区分行营业部主任罗炯炯向记者急急地说道。此刻,罗炯炯正在网点外面维持秩序,这儿还有几十个人在排队等候。她考虑是不是先劝他们改日再来,因为等到傍晚6、7点也 ...[详细]
-
来源:蓝鲸财经近日,因被质疑虚增收入而收到深交所2021年年报问询函。年报中,世纪鼎利表示,因广东证监局发现其部分营业收入确认依据不充分,报告期内对应调整了相关收入,导致教育装备产品业务收入出现负值。 ...[详细]
-
1、期货方面上周生猪期货价格探底回升走势,并最终收复19000元/吨整数关口,周度涨幅为1.52%,总持仓量为9.91万手,较上周末增加4075手。2、现货方面1)上周后期猪价出现短暂回调,上周企稳后 ...[详细]
-
据彭博11月22日获得的新加坡警方声明,新加坡警方表示正在调查全球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Binance)。一天前新加坡金管局将此案移交给新加坡警察部队的白领犯罪部门时,调查就开始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1 ...[详细]
-
观察者网讯)“通常,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会礼貌地、坚持不懈地请求帮助,而不是要求或威胁……”据匈牙利媒体444.hu当地时间6月4日报道,匈牙利国会主席克韦尔·拉斯洛Kövér Lászlót)当天接受采 ...[详细]
-
6月7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召开2022年迎峰度夏电力保供电视电话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好安全生产、做好电力保供、扎实稳住经济等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 ...[详细]
-
参考消息网6月6日报道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5日罕见公开露面,为她历史性的登基70周年庆典拉下帷幕。报道称,现年96岁的伊丽莎白二世近期饱受站立与行动不便的问题困扰。她自2日在白 ...[详细]
-
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面世”,众多金融机构摩拳擦掌构建科创金融创新模式
为了更好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科创企业稳健成长,相关部门再放“大招”。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与外汇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南京市、杭州 ...[详细]
-
国家卫健委、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近日印发通知,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扎实做好疫情防控领域纠风工作通知要求,扎实做好疫情防控领域纠风工作,从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