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视美国一季度GDP意外缩水1.4%,美股大涨
原标题:无视美国一季度GDP意外缩水1.4%,美股大涨美股大涨
当地时间4月28日,无视外缩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预估)数据。美国美国2022年第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下降1.4%,季度低于市场预期的美股大涨增长1%,也远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无视外缩增长6.9%。经通胀调整后,美国美国今年一季度GDP环比下降0.4%。季度
这是美股大涨自2020年4月新冠疫情初期以来,美国经济最疲软的无视外缩一个季度。
美国商务部文件截图《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美国经济疲软的季度主要原因是美国贸易逆差飙升。不过,美股大涨这份报告并不太可能改变美联储今年激进加息的无视外缩计划。在华尔街看来,美国美国国内经济仍然具有弹性,现在更值得担心的是美联储旨在遏制通胀的激进加息,这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美股方面未受影响,受Facebook母公司Meta等企业财报的乐观情绪刺激,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录得一个月来最大单日涨幅,同时标准普尔500指数和道琼斯指数均录得上涨。
不过,纳指仍处于技术性熊市中。
Wind截图当地时间4月28日,美国主要股指普遍拉涨。其中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3.06%,升至12871.53点;标准普尔500指数收涨2.47%,报4287.5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614.46点,收涨1.9%,录得33916.39点。
出于担忧情绪,本周早些时候投资者赶在有关公司季度业绩公布前大量抛售科技股,加速了美国主要股指的下行趋势:本周二,纳指失守13000点,收于2020年12月以来最低位,深陷熊市;周三美国股市试图反弹,但尾盘时分回吐涨幅,纳指收于低点。
但是伴随着Meta等企业的收益报告日益出炉,市场乐观情绪有所抬头,美国股市周四回暖。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在其报道中形容称,在科技股领涨反弹下,寻找方向的美国股市“已经度过了本周动荡的交易时段。”
报道称,科技股之前受到重创,现在美股市场上的投资者们正在关注整个行业的缓解迹象。Facebook母公司Meta的收益报告超过预期,股价涨超17.5%,为2013年来最大涨幅,实现从两年低位反弹;而得益于强劲的盈利,高通股价也迎来9.69%的上涨。
在大盘上涨的趋势下,苹果、亚马逊和微软分别收涨4.52%、4.65%和2.26%,谷歌母公司涨3.82%。不少热门中概股随大盘上涨,其中阿里巴巴收涨2.93%,网易收涨2.5%,百度收涨1.71%。其他行业也显示出提振迹象:麦当劳、礼来制药、西南航空在发布季度报告后均录得上涨。
雪球网截图咨研机构Crossmark Global Investments首席市场策略师费尔南德斯(Victoria Fernandez)表示:“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财报季,这对股市形成支撑。”不过美国媒体同时也指出,主要股指受业绩提振,也可能受业绩拖累,这场股市狂欢可能并不长久。
《华尔街日报》28日报道称,如果以盘后交易情况作为指标,美股科技股涨势可能很快在周五逆转。亚马逊公布了自2015年来的首次财季亏损,同时销售额增长大幅放缓,其盘后价跌超9%。英特尔公司季报显示,个人电脑需求下降、业绩下滑,其盘后价下跌了3.99%。
雪球网截图各公司业绩表现不一、“几家欢喜几家忧”,美国大盘29日或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从大盘方面来看,纳指仍较52周高位跌超20%,没有脱离技术位熊市。彭博社认为,标普单日涨幅为3月9日以来的七周最大、本周转涨,但4月仍然累跌超过5%,势必创2020年疫情熊市以来的最差月度表现。
贸易逆差加速美国“经济衰退”,但市场更担心激进加息
在美股大盘周四狂欢之际,美国经济的“大盘”早已传来坏消息。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数据显示,美国2022年第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下降1.4%,低于市场预期(增长1%)和环比数据(2021年Q4增长6.9%),美国经济陷入最疲软的一个季度,这是否标志着经济衰退,引发争议。
“回想起来,这可以被视为一份关键报告,”道富环球首席经济学家莫库塔(Simona Mocuta)表示,“这让我们想起了这样一个现实:增长一直很好,但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未来不会那么好。”
综合华尔街日报消息,美国今年一季度GDP下降的主要压力来自供应链危机。期内GDP数据下滑主要的、直接的原因为贸易逆差飙升。因为供应链受到疫情和地缘冲突影响,今年美国进口激增、出口下降,总体呈现出逆差持续扩大的局面:今年1月,美国贸易逆差高达892.3亿美元;2月贸易逆差轻微收窄0.1%,来到891.9亿美元。
今年3月形势再度严峻:美国商品贸易逆差飙升,达到创纪录的1253亿美元。
《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华尔街日报》称,贸易逆差让美国GDP削减了3.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相比于去年年底库存迅速增加,今年一季度企业的库存投资明显放缓,这拖累了经济增长。此外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政府刺激类支出减少,也对GDP造成了压力。
在CNBC看来,今年年初新冠病毒感染人数的上升、俄乌军事冲突影响经济活动,美国通货膨胀率飙升至1980年代初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些因素都对今年一季度美国GDP产生了影响。值得一提的是,CNBC特别指出,在美国政府各级开支中,“国防开支下降8.5%是一个特别的包袱(particular drag)”,它让GDP削减了约1/3个百分点。
“这是噪音(noise),不是信号(signal)。美国经济并未陷入衰退,”咨研公司万神殿宏观经济(Pantheon Macroeconomics)首席经济学家谢泼德森(Ian Shepherdson)认为,“批发商和零售商寻求重建库存,进口激增,尤其是消费品进口,这严重打击了净出口。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进口将在适当的时候彻底下降,净出口将推动第二、第三季度的GDP增长。”
CNBC认为,虽然GDP报告的数字让人失望,但是市场对这份报告的关注甚少。除股市之外,债市也走高,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2.817%小幅上升至2.862%。这背后的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有市场观点相信,导致GDP下降背后的部分因素今年晚些时候可能逆转。
“这增加了美国避免衰退的希望。”
在外界看来,虽然美国很大程度上能够摆脱彻底衰退,但是其经济风险正在上升。高盛预计,美国一年后经济出现负增长的可能性约为35%。受美联储激进加息影响,德意志银行表示,2023年末和2024年初经济可能会出现“严重衰退”。
对风险的担忧同样出现在股市方面。“(现在)市场情绪已明显改善,”加拿大资产管理公司Fiera Capital投资组合经理邦松(Candice Bangsund)表示,“但宏观经济背景仍充满不确定性。”
新冠疫情带来的封锁防疫,以及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央行准备提高借贷成本、抗击通胀,会转向激进加息,可能对后续股市带来影响。邦松表示,许多科技股在疫情引发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时期表现良好,“仍容易受到利率上升的影响”。
在《华尔街日报》看来,此次美国今年一季度GDP报告“不太可能改变”(unlikely to change)美联储今年迅速加息的计划,其中包括在下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加息0.5个百分点。报道称,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私人需求以3.7%的年增长率增长,远高于美联储对整体经济长期增长所做出的1.8%预期。这份报告可能会加剧人们对经济过热的担忧。
(责任编辑:探索)
-
新浪科技讯 11月23日晚间消息,小米今日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三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704.7亿元,同比下滑9.7%;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21.2亿元,同比下滑59.1%。财报 ...[详细]
-
本报北京9月15日电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座谈会14日至15日在浙江湖州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丁仲礼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 ...[详细]
-
C919总师吴光辉:国产大飞机将很快取得民航适航证并交付东航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赵觉珵】继中国商飞于8月初宣布C919完成取证试飞后,国产大飞机距离正式取证交付越来越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C919大型客机系列型 ...[详细]
-
转自:中国证券报中国政府网9月15日消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提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详细]
-
作者:田子木日前,交通运输部发布的一则约谈货拉拉等公司的公告,再度将互联网货运平台恶意压价竞争一事摆到台面上。约谈中提到,货拉拉采用一口价订单、上线“特惠顺路”产品等方式恶意压低运价,严重损害货车司机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芯片业反腐风暴持续。16日晚间,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开发银行纪检监察组、北京市纪委监委消息:国家开发银行管理企业副总裁副职级)任凯涉嫌严重违 ...[详细]
-
让医和养结合得更通畅民生观)申少铁《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16日 第 15 版)不断疏通难点堵点,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为老年人提供专业规范、质优价廉、多元可持续的服务发展居家社区医养 ...[详细]
-
本报记者 秦枭 北京报道沉寂许久的网约车市场,因华为、腾讯等“新玩家”的入局再起涟漪。经历两个多月的测试运营后,华为版本的聚合“网约车” 平台Petal出行公测版已于近日上线。在此前,微信在九宫格的出 ...[详细]
-
下调第一支柱费率、整合企业年金和住房公积金 这场养老金融会上 专家这样建议
财联社11月23日讯记者 王宏)今日在2022年论坛上,在“全球视野下的国民多元化养老金融体系展望”专场活动中,国民养老险公司董事长叶海生建议,扩大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覆盖面,降低第三支柱养老金筹资成本。 ...[详细]
-
在今年高温限电考验能源供需矛盾,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核电发展迎来政策机遇期。9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为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和促进绿色发展,会议决定,核准已列入规划、条件成熟的福建漳州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