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银理财何思遥:面对复杂市场局面,多资产视角,分散多元的投资策略,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
9月28日,理财略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何思南财理财通、遥面21世纪经济报道成功举办第四期线上策略会,对复多元的投地应对市动施罗德交银理财董事长、杂市资产资策助于平安理财首席量化投资官、场局场波信银理财多资产投资条线全球多资产团队执行总经理等多位重磅嘉宾齐聚一堂,面多共同探讨理财行业的视角风险与机遇。
信银理财多资产投资条线何思遥作为理财公司的分散代表,回顾了上半年宏观市场情况,更好并展望了2022年下半年市场走势。理财略同时,何思何思遥也以信银理财多资产条线较具特色的遥面“大中华系列”产品和“全球多资产系列”产品为案例,分享了产品的对复多元的投地应对市动投资操作逻辑和投资感悟。
部分精彩观点摘录:
1、杂市资产资策助于有两个关键词是今年交易的主线——通胀和货币政策。
2、当前的经济形势也要求我们更为密切地跟踪高频数据,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拐点。
3、随着9月市场进一步回调,目前股债性价比已经较高,权益资产显现中长期配置价值。
4、面对复杂市场局面,多资产视角,分散多元的投资策略,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
以下是发言全文:
我们看到年初至今全球大类资产整体的表现是比较差的,不管是“固收+”的投资经理还是权益的投资经理都觉得今年的市场比较难做。总结来看,有两个关键词是今年交易的主线,首先是通胀,另一个是货币政策。今年是比较少见的宏观主题比较清晰的一年,这两大主题也是始终贯穿整体资产价格的表现。
我们先从宏观基本面入手,简单回顾一下基本情况。整体来看,就是一个内滞外胀的状态,中美货币政策的错位导致了资产价格出现不一样的情况。从海外来说,3月份美联储就进入了加息快车道,而且是越加越快。再叠加通胀持续超预期,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跟随着通胀数据持续超预期。境内方面,整体需求不足。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整个固收市场的表现。当我们从后视镜的角度看时,其实觉得逻辑非常清晰,今年的市场是非常不错的牛市。我们看到短端的收益率下行还是比较多的,虽然市场从年初就开始担忧宽信用,但实际到了9月份,我们看到,整体市场表现是非常不错的,特别是8月份央行意外降息之后,我们的长端国债收益率也是下了一个台阶。我们投资团队永远是往前看的,面对当前历史低位的收益率水平,我们未来怎么去做收益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权益市场方面,整体上总的表现是比较差的。我们看到在年初的时候,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A股、港股等中国权益资产经历了比较明显的下跌。而美股也不例外,标普500也曾经一度陷入技术性熊市的状态,所以一季度整个市场表现是比较差的。那我们看到二季度实际上是有一个企稳反弹的过程,整体以成长为代表,A股是以新半军为代表,港股是恒生科技,美股则是纳斯达克。进入7月8月,就有一点理想照进现实的感觉,尤其是美联储货币政策能较快转向的这一假设落空。
接下来我们谈一下整体的展望。在宏观方面,海外的话,我们可以看到美联储加息持续,应该在今年都会维持比较高的利率水平,美国的经济增长也会受到加息的压力,但总的来说我们认为在2022年能够维持相对正常的增长,不会很快陷入衰退。这是我们目前的基本假设。
国内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虽然8月份的经济数据有一定的好转,但经济复苏的基础还有待进一步的夯实。
我们看到的一个风险点,特别是出口这一块,因为海外的需求在下降,而出口一直是过去一段时间拉动经济重要的。所以在海外需求减弱的过程中,出口的增长压力可能也会逐渐地显现出来。我们认为2022年剩下的这段时间,政策面上还是会维持支持的状态。当前的经济形势也要求我们更为密切地跟踪高频数据,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拐点。虽然现在拐点我们认为还没有到来,但是什么时候能去捕捉拐点,是我们现在比较关心的问题。
从境内固收市场来看,最近市场相对而言是有一些纠结,因为短期上确实存在一些利空因素,比如说中美汇率、MLF缩量等,我们也看到公募基金的久期配置提升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所以大家可能都会担心短期债市会出现调整。但从长期来说,就像前面基本面阐述的那样,虽然绝对收益率低,但拐点还未看到。
从权益市场来看,我们基于三因素模型看几个方面。
盈利方面,全A中报已经完成披露,本来大家预期二季度市场是一个盈利底,但从三季度我们往回看的时候,可能盈利底的确立并没有那么结实,所以后续盈利能否企稳回升是市场关注的一个点;无风险收益率也一直在低位,并没有对股市形成比较大的掣肘,所以我们看股债性价比的话,其实是股市更具有性价比。从风险偏好来说,前期在新能源反弹的过程中,整体的风险偏好是提升地比较快的,目前风险偏好又回落到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温和的状态。
整体来看,我们觉得市场处在一个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对于不同的投资组合会有不同的策略。比如有一些投资组合,它对于波动的接受度较高,投资周期较长,那么现在逐渐建仓也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时机。如果是相对短期的产品,且对于波动的忍耐度有限,那么我们可能会更耐心,等待后面一些趋势的确立再参与。
风格方面,我们看到前段时间成长风格是非常不错的,那在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倾向于是均衡配置,不做过多的偏离。
最后,我们介绍一下我们两个系列的产品。
首先是“大中华”固收系列,该系列产品特点在于可以同时投资于境内和境外的债券市场,捕捉两个市场的投资机会。
上半年,在美联储激进加息的背景下,重点把握境内固收市场的机会,2022年上半年市场虽然对宽信用持续关注,但实际上债券价格一直处于上涨通道,因此产品运作过程中一直坚守仓位,根据市场结构的变化调整持仓结构,在beta行情下对收益进行增厚。在美元债市场,重点配置久期敏感度低的具有性价比的城投类主体,并在前期人民币美元掉期点任为正时,积极把握锁汇带来的确定性收益增厚。
下半年我们看到流动性易松难紧,债市配置惯性仍在,后续需要密切关注疫情防控、地产等相关风险点,以及宽信用的相关政策落地情况。但理财产品收益目标相对仍处于较高位置,与市场收益水平有一定差距,因此,在收益率绝对水平偏低、信用利差保护不足的情况下,也需要更为积极地去创造收益。组合管理中,品种切换类策略及交易性策略的权重将逐渐提升,信用债仓位维持平配,根据利差及曲线的凸点调整持仓结构,在跟住市场趋势的情况下,通过哑铃结构把握中长端交易机会。随着美元无风险利率不断提高,美元资产的收益率的吸引力也在不断提升,可将短久期城投逐渐置换为久期稍长的投资级品种,但掉期点转负后,增加汇率敞口管理成本,需通过积极的交易机会把握,审慎管理汇率风险。
另外一个产品是“双赢全球多资产”,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偏债混合类产品,它成立于2018年,以“实现资本长期稳健增值”为投资目标,产品每月开放,希望在收益性和流动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产品成立以来每年均实现了正收益,年化波动率控制在2%左右,今年以来净值上涨超过3%。
作为一款可以多资产多策略多个市场投资的产品,目前为止,我们在今年做对的事情总结起来就是“防御”、“分散”、“绝对收益”。具体来说,年初的时候,策略整体已偏向防御,2月-3月春季行情落空,特别是地缘政治冲突爆发之后,切向防御,大幅低配权益,增配美元、商品、量化对冲、CTA等资产和策略。后续短期内,我们还是会维持“防御”姿态,以绝对收益导向的策略作为收益增厚手段,等待权益市场机会的到来。面对复杂市场局面,多资产视角,分散多元的投资策略,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
(责任编辑:综合)
-
围绕电焊及特种技术,需研制能在狭小焊缝下自主焊接的机器人;围绕急倾斜薄细矿体开采,需突破传统采矿技术与安全控制模式;围绕半导体关键工艺,需解决系统精度可靠性等技术瓶颈……2022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由工 ...[详细]
-
据路透社报道,在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公司的最新商业布局中,收购国外“锂矿”,进军电动车上游产业链可能将被提上日程。知情人士称,总部位于加拿大的“西格玛锂业”是特斯拉目前着重考虑收购的采矿公司之一。 ...[详细]
-
按语:在2021 年4月百度二次上市时,彭博社曾采访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采访中,李彦宏表示:“未来,自然语言理解会成为主角,当机器可以真正理解人们在说什么的时候,一大批应用就会应运而生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宋子豪来源:豹变ID:baobiannews)近日,“华为疑似暂缓校招”的消息在社交媒体引发讨论。有用户爆料称,自己所在的华为校招群已经解散了。 ...[详细]
-
美联储激进加息预期重燃,加之在经历了年初以来的一波涨势后,新兴市场资产估值已不再那么便宜,新兴市场资产将暂时继续承压。在去年年底的投资展望中,一众华尔街大行出于对美联储加息预期的转变,一致看多今年新兴 ...[详细]
-
氢气价格是关键!欧洲争建绿色钢铁厂,厂商呼吁欧洲制定“氢地图”
“香香,梦想着有一天你带着伴侣回日本看看。”2月17日,砂帆子从神奈川县赶到东京上野动物园,在拥挤人潮中只有不到2分钟时间驻足,隔着玻璃与大熊猫“香香”告别——“谢谢,再见……”,她努力微笑,眼泪却止 ...[详细]
-
20日晚,一名疑似厦门工学院学生的抖音用户发视频表示,学校在学生宿舍一楼安装了新门禁系统,出宿舍只能像出地铁站那样,每次一人挨个通过。这不仅导致住在六楼的学生从下楼到出宿舍要10多分钟时间,而且由于高 ...[详细]
-
新浪科技讯 11月22日晚间消息,百度发布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第三季度,百度实现营收325.4亿元,同比增长2%;归属百度的净利润non-GAAP)达到58.9亿元, ...[详细]
-
平安人寿董事长杨铮:超额储蓄将逐步向投资及消费释放,保险行业面临三大机会
每经记者 涂颖浩 每经编辑 廖丹 近日,中国居民存款创下历史新高,引起社会各界关注。金融业如何看待居民储蓄高企现象?超额储蓄的未来发展方向如何?面对市场需求,金融供给侧将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平安人寿董事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