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到!棉花、玉米、花生、大豆今年产量怎样?
来源:期货日报
目前,秋收虽然距离、到棉豆今、花玉花生、米花等秋季农作物大面积收获还有10—20天时间,年产但市场对我国秋季粮棉油产量的量样关心程度却不断上升,究其原因主要是秋收前期全国大范围出现的高温或高温干旱天气,尤其是到棉豆今国际市场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出现的干旱与洪涝灾害,不但对我国部分地区秋季农作物的花玉生长造成了不小的损害,在辽宁等地出现的米花多雨天气还令当地玉米、花生遇到了洪涝灾害,年产而且令美国大豆、量样玉米及巴基斯坦等国棉花出现减产的秋收概率提高。如今,到棉豆今在国内进入仲秋农作物最后的花玉生长阶段之后,主要农作物产区的天气条件如何呢?农作物长势会有所恢复吗?最终的产量又将如何呢?
农作物生长发育状态转好
期货日报记者综合所掌握的信息发现,当前国内农作物主产区天气条件转好,南方玉米等大宗农作物生长发育得到部分弥补,全国秋季粮棉油产量将高于预期。
从当前国内主要秋季作物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等作物生长阶段来看,东北三省一区春播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安徽等地夏播玉米均处在乳熟阶段,整体长势较好,南方近期不同程度出现的降雨与降温天气利于玉米后期生长,但部分地区玉米结籽不全,东北三省一区玉米单产则预计较高。新疆棉花长势呈现出近年来最好的景象,内地棉花则已开始采摘。受前期产区出现“南旱北涝”不良天气影响,全国花生整体长势一般,其中河南等地夏播花生发育期延后,东北地区花生受涝较为严重。东北春播大豆与内地夏播大豆均长势较好,单产预期乐观,在总面积增幅较大的情况下,预计大豆总产将创出新高。
来自中央气象台的信息显示,今年秋季气象条件总体利于秋收秋种。目前,西南地区秋收已大面积开展,全国大部秋收作物尚未成熟。预计今年秋季全国大部气温正常或偏高,北方大部初霜期正常或偏晚,全国大部降水正常或偏少,气象条件总体利于秋收作物成熟收晒和适时腾茬秋播。另外,华西秋雨偏强,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西北部等地需防范阴雨天气对秋收秋种的不利影响。
“近两周时间,河南的气温一直在23度至32度之间,未来两周也没有明显的降温天气,加上部分地区近日出现了中雨程度的降水,这对玉米、大豆、花生生长十分有利。”河南漯河市粮油贸易商李建文告诉记者,具体到作物品种分析,玉米单产估计略低于去年或持平,花生减产的概率较大,大豆则略有增产。造成玉米、花生单产难以提高的原因是前期高温少雨天气时间持续过长,如花生播种后干旱少雨天气在15天左右,令花生出苗与前期“下针”困难,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在花生生长需水量较大阶段,高温天气长时间存在,又令花生结果大受其害。
河南驻马店市泌阳县陈庄乡农民李国书表示,春花生产量还比较好,当地新产花生米通货售价在5.1—5.4元/斤,农民对这个价格比较认可,夏播花生仍处在生长期,每颗花生株下面的“白胖子”花生果很多,仍在不断发育,预计10月中旬以后才能集中收获,估计会对冬小麦播种产生部分影响。
“水稻、大豆、玉米、花生的长势大体上比较好,预计单产、总产和往年差不多。”吉林省白城市大岭乡农民马喜庆说,按照常年天气变化的规律来看,当前气温应当比较低了,大豆与玉米的叶子也早该枯黄了,但今年气温有点高,很多作物的叶子还是绿的,利于作物光合作用与成熟,值得重视的是积温够了。
安徽淮北市濉溪县孙圩子乡农民陈大文告诉记者,气温下降与下点中小雨以后,当地玉米有所返青与生长,但已无法完全弥补前期高温干旱天气对产量的损害,预计玉米、花生单产将双双下调。而从水稻的生长情况分析,中稻减产的概率较大,早稻与晚稻则会增产。
“部分棉田第三遍落叶剂已喷洒完毕,加上近期天气晴好,南北疆的棉花均即将大量机采。”石河子市棉花贸易商孙红亚说,预计机采棉收购主流价在4.5—5.5元/公斤,将远远低于去年的收购价水平。主要原因一是没有市场主体抢购,二是轧花厂普遍资金紧张,三是新陈棉当前均无好的销售渠道,四是美国对我国出口商品仍在以较高的税率征收进口税,令我国棉花及其产品销售受阻,五是欧洲等地经济下滑态势明显,加上俄乌局势不断地反复,来自欧洲等地的需求也将走低。
部分农业专家建议,后期在农作物集中成熟与收获季来到前后,西南地区要抓住降水间隙及时抢收成熟的玉米、水稻等秋粮,成熟一块收获一块,并注意通风存储,避免籽粒发芽霉变。已收获地区要及时翻耕腾茬,利用降水过程积极蓄水保墒,开展秋播备耕和播栽工作。北方农区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根据作物长势和农田墒情,加强秋粮作物灌浆期田间管理,发育期偏晚地区要适当采取措施促早熟,提高籽粒灌浆速度;土壤偏湿地区要注意及时排湿散墒,防范渍涝害影响秋收秋播作业。新疆棉区要及时采摘已吐絮的棉花,摘除霉桃、烂桃,提高棉花品质。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要加强稻田水肥管理,注意以水调温,合理施肥,促进水稻充分灌浆和形成大穗;干旱地区要积极调度水源,抓住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及时补充在地作物水分,促进秋粮作物产量形成。
新季玉米棉花大豆供应充足,花生新增数量略减
从中央气象台等机构对我国新季玉米产量的预估数据分析,东北三省一区玉米今年总体增产,其中辽宁减产。综合分析玉米播种以来的农业气象条件、作物产量气象预测模型结果,预计我国新季玉米平均单产与2021年相比为增产年。其中,黑龙江、新疆、宁夏、河南、山西、天津为增产年,玉米单产较去年增加1.5%以上。辽宁、江苏、湖北、四川为减产年,玉米单产较去年略减。其余各省为平产年,玉米单产较去年增减幅度均在1.5%之内。
据记者了解,今年我国库存陈稻替代玉米的数量在2500万吨左右,加上进口玉米及高粱、大麦、木薯粉等,国内玉米市场结转库存高于去年。因此,在今年新季玉米产量较好的情况下,新年度我国玉米供应充足,而且市场对高温少雨与干旱天气的炒作将不断降温,估计在新季玉米上市高峰期,国内玉米价格将快速向2700元/吨靠拢。
“新季大豆播种面积增加了2000万亩以上,考虑到进口非转基因大豆的价格优势依然明显,估计新季大豆收购价格将低于去年。”黑龙江嫩江市大豆加工商姬洪涛表示,当前国储豆仍在不断竟价销售,加上不久之后新产大豆的上市,市场资源较为丰富,预计国产大豆价格仍具有下行空间。
山东招远市花生加工商李春认为,虽然花生新增供应量预计略减,但价格的涨跌主要看产业头部企业的“动作”。据了解,今年我国进口花生及其制品的数量不及去年,而且在短期内也没有大幅增加的可能。所以,在新季花生产量不容乐观之际,市场较为看好后期花生、花生油价格。
另据记者了解,除了美国、乌克兰已是我国进口玉米的主要来源国以外,未来巴西也将成为主要来源国。相关机构公布的信息显示,巴西农业部正在完成对华玉米出口商的报检等流程。目前,巴西相关机构正在处理那些有意对中国出口玉米的公司的申报文件,并准备检查港口的谷物仓库。
在完成这些程序之后,巴西将把相关信息通报中国,从而消除对华出口的最后障碍。而来自乌克兰国家通讯社报道表明,9月10日又有5艘载有9万吨乌克兰农产品的船舶离开南部港口。乌克兰基础设施部通过其官方社交账号宣布了这一消息,“乌克兰粮食安全运输倡议”实施以来,总共有113艘船载着260万吨乌农产品出口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国家。
(责任编辑:休闲)
-
中新社赤峰11月21日电 张玮 张志刚)21日23时,第七列中欧班列赤峰号)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保税物流中心驶出,本次班列首次通过“铁路快速通关”模式出境,是内蒙古首列“铁路快速通关”模式出境的中欧货运 ...[详细]
-
执业*ST跨境2020年年报审计项目存三大问题 中喜会计师事务所及两名CPA收警示函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山西证监局关于对中喜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及注册会计师祁卫红、齐俊娟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中喜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祁卫红、齐 ...[详细]
-
资料图:斯洛伐克的米格-29战机海外网4月12日电 据美国《政客》杂志报道,斯洛伐克总理爱德华·黑格尔11日表示,考虑向乌克兰援助苏式米格-29战机,不过前提是必须有守卫本国空域的替代方案。米格-29 ...[详细]
-
来源:青流视频【#反诈老陈表示遭遇网暴所以辞职# 两个大号已经交给单位】近日,大家熟悉的反诈民警老陈辞职,引发网友热议。4月1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对话老陈。老陈表示:自己遭遇网暴,给单位和个人带来负面 ...[详细]
-
近期,一篇自媒体文章扰动了光伏逆变器板块。8月29日,一个名为“赶碳号科技”微信公号,发布了一篇名为《调查|逆变器全行业数据造假?古瑞瓦特、、首航新能海外销售之谜》的文章。该文指出,国内逆变器行业的销 ...[详细]
-
作者/韩文静四年前,登陆之时,一度被定义为“游戏公司”。B站确实尝到了游戏业务的甜头,其向纳斯达克递交的上市招股书显示,来自游戏的营收占比达到83.4%,其中独家代理的手游《FGO》占比游戏业务的71 ...[详细]
-
编者按俄乌战事延宕40天有余。世人在为俄乌冲突揪心之际,不应忽视幕后黑手——美国。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煽风点火、火上浇油、添柴拱火、隔岸观火、趁火打劫,挑起战争从中渔利、玩弄“双标”祸乱世界的霸权主义本质 ...[详细]
-
惊呆!华为手握1900亿现金竟“缺钱”发债!140亿额度被疯抢!任正非这样回应!
什么情况?手握1900亿元现金的华为居然“缺钱”发债!而且华为一发债,就受到市场疯抢。网友开玩笑:“这是做不成华为股东,要当华为债主的架势。”对此,任正非曾经专门有过回应。华为再发3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 ...[详细]
-
近日,浙江省财政厅公布了浙江省2022年10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1-10月,浙江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06.29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以下简称“同口径”)增长6.5%,较1-9月3.6%)提高2. ...[详细]
-
中广核新能源前3月累计完成发电量4579.4吉瓦时 同比增加1.1%
01811)发布公告,2022年3月该公司及其附属公司集团)按合并报表口径完成发电量1912.1吉瓦时,较2021年同比增加13.9%。其中,中国风电项目增加43.8%,中国太阳能项目增加15.1%,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