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飞楼”见证中国航天艰辛探索之路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试飞楼院区内,有一座不起眼的见证艰辛三层小楼,门前大树笔直挺立,中国之路红砖白墙相互映衬。航天
这座被称为“试飞楼”的探索小楼,与之后建起的试飞楼鳞次栉比的高楼相比,显得年代久远,见证艰辛但它在老一辈“火箭院人”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中国之路地位。
小楼南边,航天过去建有一条飞机跑道。探索一段时期,试飞楼地处这里的见证艰辛211厂以维修飞机为主,小楼主要用于飞机试飞时开展指挥和观察工作。中国之路这也是航天“试飞楼”名称的由来。
上世纪50年代,探索211厂划归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火箭技术研究院前身),并作为导弹试制总装厂。“试飞楼”由此完成了从维修飞机到研制导弹的使命转型。
那时,工厂环境非常艰苦,科研设备极度匮乏。但职工们始终坚定一个信念:尽快研制出国产导弹。越来越多的青年才子,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在一张白纸上,描绘着发展导弹事业的宏伟图景。
陆寿茂是总体设计部原四室技术员。回忆往事,他历历在目:“一张桌子旁挤了好几个人,桌子腿高低不平,只能在下面垫块砖头。有一次,我们把图纸铺在桌子上看,因为人多,一下子把桌子挤翻了。低头一看,原来是桌子腿从砖头上掉了下去。”
比起工作环境的艰苦,任务更是严峻的挑战。“试飞楼”里,科研人员加紧翻译、学习技术资料和图纸,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原研究院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所长陈奇妙回忆说:“拿到导弹图纸后,第一件事是描图——先把描图纸盖在原图上,用鸭嘴笔蘸着墨汁一点点描,再把全套原图描出来后晒图,交给工厂生产。为了赶进度,10多个描图小组,每天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忙了一个多月才完成任务。”
导弹制造和飞机维修完全不同,飞机维修靠的是铆接,而导弹制造以焊接为主。大多数生产工艺,需要从头学起。工厂先后派出部分员工出国学习焊接技术。他们十分珍惜难得机会,为了练习焊接技巧,有的师傅胳膊上绑了沙袋。
研制导弹过程中,很多师傅干脆抱着被子住进工厂,白天黑夜“连轴转”。锻造需要进口某大型设备,要等3年才能到货,工人们不等不靠,用12磅重的大锤手工校正,硬是“敲”出了合格产品。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再难也要造出中国人的‘争气弹’。”
长空万里东风起。1960年11月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我国导弹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仿制成功只是开始,想要自主研制,前方的路途更加艰辛、更具挑战。广大科研人员充分挖掘东风一号导弹的潜力,“小步快走”开展自主研制工作。研制东风二号时,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工人们晚上加班肚子饿得厉害,就把皮带向里勒紧一个扣,实在难熬时就冲一点酱油汤充饥。
1964年,东风二号发射成功,翻开我国导弹发展史上自主研制的崭新篇章。
为响应毛主席“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火箭院人”向新的科研方向进军:制造能把卫星送上天的火箭。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要发射卫星,必须研制更新、更大、更多的火箭。一位老专家回忆起那段几乎“从零起步”的经历,打了个形象比方:“就像你要吃馒头,馒头买不到,面粉也买不到,甚至连小麦也买不到。你要开荒种麦子从头来。”
研制火箭,动力先行。新火箭使用的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的发动机,研制这种发动机,必须克服“高频不稳定燃烧”的世界性难题。火箭发动机专家马作新回忆说,几个方案来回比较,反复求证结果。“一遍不行搞两遍,两遍不行就一直搞,总要比之前好。”长夜青灯,科研人员咬牙坚持,有人犯困了,就掐自己大腿提神。经过上百次试车,他们终于攻克这道技术难关。
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伴随着长征二号系列、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等型号研制成功,我国长征运载火箭型谱变得更加丰富。1999年11月20日,火箭院抓总研制的我国首枚大推力载人火箭——长征二号F首飞成功,其设计可靠性非常高,被誉为“神箭”。如今,“神箭”已将我国多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我国的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探火工程等重大航天任务,这些型号运载火箭也从未缺席。
今天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一代代“火箭院人”的幕后托举——
特种熔融焊接工、全国劳动模范高凤林,凭着一手焊接绝活,助推我国90多颗卫星安全顺利上天;特级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韩利萍,从一名普通女工成长为大国工匠,她加工的零件精度达到微米级,拥有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试飞楼”,见证了中国航天的艰辛探索之路。2020年,这座小楼改建为厂史馆,再次焕发生机,成为中国航天人自强不息、接续奋斗的精神地标。
走进厂史馆,沿着脚下的时间轴线,目睹一件件展品、一张张照片,仿佛进入了一条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时空隧道。历经数十载风雨沧桑,“试飞楼”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相伴而行,记录成长和跨越的飞天故事,铸就了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正在激励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砥砺前行。(解放军报记者 李由之 通讯员 赵静)
(责任编辑:百科)
-
整体营收下滑的同时,斗鱼通过降本增效再度实现单季盈利。11月21日,斗鱼国际控股有限公司NASDAQ:DOYU,下称斗鱼)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第三季度,斗鱼总营收为17.98亿元,去年同期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2022胡润百学·中国商学院教授学术活跃度榜》发布:金融财务系上榜教授包括李稻葵、巴曙松、王化成等
胡润百富清华经管学院上榜教授最多,有11位;其次是北大光华、南开商学院和人大商学院,分别有5位市场营销系上榜教授包括清华经管学院的李飞、上海交大安泰的余明阳、人大商学院的郭国庆等金融财务系上榜教授包括 ...[详细]
-
这意味着剩余2.56万亿元额度大部分在二季度发完,以稳投资稳增长今年3.6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下称“专项债”)的发行有望进一步提速。第一财经从地方财政人士处了解到,近期财政部发文要求加快发行今年专 ...[详细]
-
央行:8月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4000亿元,利率为2.75%较上月下降10BP
2022年8月中期借贷便利开展情况2022年8月,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4000亿元,期限1年,利率为2.75%,较上月下降10 ...[详细]
-
财联社上海 编辑 刘蕊)讯,对于大众、梅赛德斯奔驰、本田和丰田等众多车企来说,固态电池都被视为下一座需要夺取的圣杯,而目前似乎正跑在争夺圣杯跑道上的领先位置。日产公布最为领先的固态电池时间目标本月,日 ...[详细]
-
每经记者 李星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4月19日,一位接近汉腾汽车的知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爆料称:“汉腾汽车内部通知,公司要在本月25日之前完成破产重组。而汉腾汽车一期工 ...[详细]
-
随着“节点网点应开尽开、保供人员能出尽出”不断推进,上海的快递小哥数量逐渐增加,相关监管也备受关注。在4月19日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周岚表示,外卖等电商平台骑手是上海市 ...[详细]
-
在一系列金融政策支持下,房地产市场再迎一波利好。11月23日,几大国有银行相继宣布与多家优质房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给予房企授信额度。其中,分别给予万科集团、美的置业1000亿元、200亿元授信额度。给 ...[详细]
-
中国消费者报社发布《2022国产中高端床垫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报告》 “黑科技”智能床垫渐受青睐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孙蔚)睡眠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斌指出,睡眠障碍往往会导致人们在白天精神不佳、情绪烦躁、工作容易出错,日益普遍的睡眠障碍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睡眠环境影响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