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乎价格”!又一种药遭疯抢,价格飙到上千元!多名医生紧急呼吁
来源:中国基金报
继蒙脱石散、不乎飙诺氟沙星之后,价格价格急呼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也遭到抢购。又种药遭元多吁在社交平台上,疯抢不少网友分享其为新冠阳性的上千生紧亲人高价买到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经历,在网帖评论区,名医不少网友表示求购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不乎飙不在乎价格。价格价格急呼
有网友表示,又种药遭元多吁原本2.5克一瓶的疯抢价格是300到400多元,其1月2日买的上千生紧是700元/瓶,1月3日是名医2000元/瓶。另有网友表示,不乎飙她在1月3日买到十瓶,价格价格急呼共花费19800元。又种药遭元多吁
据澎湃新闻报道,在社交平台,有黄牛向记者报价,2.5克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售价约在1200元/瓶。
据央视新闻报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介绍,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能够减少炎症反应,但只建议在治疗重症病人时使用,“基本都是进入ICU的病人才需要使用,而且要在出现炎症因子风暴等特定情况下使用才有效果,不适合在家里使用,也没有预防新冠感染的作用,不建议在家里储备。”
原本出厂价300多元,
有些地区被炒至上千元
据第一财经报道,一位曾经代理过球蛋白的渠道商对记者表示,球蛋白可以起到增强免疫作用,该产品在发达国家应用较普遍。但在新冠疫情出现之前,该产品在中国的使用率并不高,主要是市场教育不足。鉴于中国使用率不高,一些进口球蛋白在中国的销售价一度出现倒挂情况,即价格低于在发达国家销售价的。不过,近期以来,随着奥密克戎感染人数增加,球蛋白随之“出圈”,市场的认知度大大提高。
“原本球蛋白全国三分之一的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广东,尤其是广东的潮汕地区。作为被政策严格管制的药品,日常出厂价300多元一瓶,药店零售价在450元左右。近期在一些地区,该药品被爆炒至上千元,除了跟疫情带来的需求量大增有关外,一些渠道商也在囤积炒作,尤其是近半个月以来,市场囤积的现象有抬头趋势,这种囤货一定程度也加剧了市场供应紧张。另外,在囤积过程中,一些渠道商也会层层加价,一层可能加价50%后再进行转让。”上述渠道商对记者透露称。
“目前国内可以生产球蛋白的企业并不少,球蛋白主要的生产原料是血浆,虽然血浆产量每年都在增长,但增加的量仍有限。因为疫情原因,球蛋白市场需求大增,但对于企业而言,短期内要扩产并不容易,因为除了受制于原料供应紧张外,该产品生产难度也颇大。”有球蛋白生产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多地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缺货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多地药房、医院出现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缺货现象。1月3日,记者致电上海多家药店,有药店称该药已经售罄,而大部分药店表示门店不出售此药。
其中,国大药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免疫球蛋白从前几天开始就已经断货,买的人很多,不知什么时候能到货。”华氏大药房的工作人员则称,“一般医院旁边的药店会卖免疫球蛋白,这种药需要按医嘱购买,不是自己可以买的。”
不只是药房断货,多地医院也面临开不出药的情况。小红书平台上,一位IP地址显示山东、自称买到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网友表示,“今天(是)2023年1月3日,医院已经卖没了,诊所也没有了,如果进货的话我再更新,大家自己到处问问吧。”记者私聊该网友,对方回复称,“药是在医院买的,我们这边已经卖没了,今天刚问了。”
另有IP地址显示郑州的网友称,其购买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一瓶被卖到2000元以上。该网友告诉记者,“我是托人买的。医院已经开不到药,ICU都开不到,医生说这个药能救命,但是他们没有,让家属想办法。”
医生:可提升免疫力,
但不是专门针对新冠
那么注射免疫球蛋白究竟能否预防或者治疗新冠?
据红星新闻,记者以患者身份咨询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其表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医学上简称丙球,免疫球蛋白可以提升免疫力,但不是专门针对新冠的,也没有预防作用,预防传染病还是要接种疫苗。而普通型和轻型新冠患者根本用不到丙球,不需要囤。“一般一些免疫性疾病会用到免疫球蛋白,或者严重感染,炎症因子风暴的时候。”
成都京东方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刘芳在公开平台介绍,丙球是从健康人血浆中提取的免疫球蛋白,通过抗原抗体结合(被动免疫)中和病原体,具有广谱的抗病原菌感染的作用。然而,丙球在体内的半衰期仅2周左右,因此单次低剂量(一次2-4支,5-10g)注射,很难达到强效而持久的作用。
针对病原学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短期内大量输入有明确的抗感染效果,比较成熟的有巨细胞病毒(CMV)免疫球蛋白、乙肝免疫球蛋白、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等,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等。
刘芳表示,从康复者提取血浆用于治疗感染中的患者也是参考这个原理,但血浆中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浓度有限,去年BMJ(《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循证对照研究结果,证明康复者血浆无效,原因可能是效价不够。如果能从康复者血浆浓缩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则效果更佳。“希望针对新冠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早日上市。但是不管怎样,都不要把血制品当成保健品。”刘芳说。
同济专家紧急呼吁!
值得注意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副主任药师付伟、主管药师李梦和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严丽呼吁,丙种球蛋白属于血液制品,使用不当会带来不少的副作用,且该药无法像退烧药那样扩大产能,在供不应求的特殊时期,应严格控制使用,将它留给真正有需求的患者。
丙种球蛋白又叫免疫球蛋白,治疗中应用的注射用丙种球蛋白(也称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是从健康人群的血浆中提取制备而成的。作为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一般用来治疗原发性免疫球蛋白G缺乏症、继发性免疫球蛋白G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值得注意的是,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并非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不是新冠患者特异性治疗药物。
丙种球蛋白对正常人体免疫力提升作用有限,普通健康人群免疫水平正常,使用免疫增强剂无法进一步提升,而盲目补充外来免疫球蛋白,会剥夺自身免疫系统建立战斗“记忆”及产生抗体的机会。
同时,丙种球蛋白为血液制品,虽然经过严格筛查,但不能百分百排除感染乙肝、艾滋等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因此不建议普通人群使用丙种球蛋白预防新冠。
另外,丙种球蛋白在输注过程中可能出现一过性头痛、心慌、恶心、皮疹等不良反应,可能与输注速度过快或个体差异有关。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寒战、发热、疼痛、乏力、背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输液部位反应、皮疹、瘙痒、荨麻疹、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等。
现有证据仅支持在出现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的新冠危重症患者中使用丙种球蛋白,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丙种球蛋白能够治疗新冠。国内外(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北京协和医院等)权威诊疗方案均未推荐将丙种球蛋白作为治疗新冠患者的治疗药物,现有研究也表明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新冠住院患者死亡率无明显下降。
因此,同济专家强调,尽管丙种球蛋白是临床上较为熟知的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但并不能预防或治疗新冠。
(责任编辑:热点)
-
中新网上海11月23日电 记者 郑莹莹)“如果说‘3+6’新型产业体系是上海产业发展的‘今天’,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赛道领域是上海产业发展的‘明天’,未来产业就是上海产业发展的‘后 ...[详细]
-
7月5日,太保科技服务武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科技服务”)正式揭牌成立。作为太保科技条线的新成员,太保科技服务致力于提升科技研发和服务能力,在软件测试、大数据研发等领域重点发力。2022年2月22 ...[详细]
-
证券时报记者 王小芊自4月底以来,权益市场迎来强势反弹。以新能源基金为代表的部分基金在本轮反弹中表现强势,最高涨幅超80%。业绩一度表现低迷的FOF基金中的基金)也终于扬眉吐气,部分产品上涨幅度超30 ...[详细]
-
来源:经济参考报编者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让“看病难”“就医烦”这些医疗“沉疴痼疾”有了破解之道。依托互联网诊疗在各地的加速推进,专家远程会诊、“云门诊”、健康咨询、送药到家、预约检查等线上医疗服务越来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北京商报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体和引擎,振作工业经济是稳住经济大盘的坚实支撑。11月21日,为加快推动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落 ...[详细]
-
来源:北京商报沸沸扬扬的陈春花与华为事件终于迎来了双方的回应。7月6日,华为发布辟谣声明“华为与陈春花教授无任何关系”。之后,陈春花也在第一时间做出澄清,表明并无“蹭热度”的意思。长期以来,围绕知名企 ...[详细]
-
中国车市半年考|新能源市场持续火爆,全年汽车零售有望实现5%正增长
随着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的多线并举产品投放,市场基盘持续扩大。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杜巧梅 北京报道“6月新冠疫情在全国各地散发局面得到有效遏制,随着物流和供应链的持续改善、出口的韧性、产业的复工、 ...[详细]
-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当地时间8日表示,俄罗斯正在与欧盟委员会和立陶宛继续就加里宁格勒问题进行对话,欧洲方面向俄方保证称这个问题很快会得到解决。扎哈罗娃希望布鲁塞尔和维尔纽斯会做出唯一正确的决定, ...[详细]
-
荣耀发布MagicOS 7.0操作系统,未来考虑对鸿蒙及iOS兼容适配
11月22日,荣耀发布MagicOS 7.0操作系统,并一次公布四大核心技术,MagicRing信任环、Magic Live智慧引擎、Turbo X系统引擎及MagicGuard荣耀安全。MagicR ...[详细]
-
来源:北京商报北京商报讯记者 宋亦桐)7月7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有多位开封新东方村镇银行的储户称,该行手机银行安卓版系统在7月6日晚间进行更新,更新后“我的存款”变更为“我的产品”,且无提现通道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