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赔两百万元后,北京餐饮老板绝地逢生了
三年赔两百万元后,年赔北京餐饮老板绝地逢生了|新春走基层
对餐饮老板来说,两百现在店还开着就是后北一种胜利。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刘炜祺
编辑|米娜
春节期间,京餐与商场网红店大排长龙的饮老热闹景象不同,北京一栋居民楼附近的板绝临街餐饮店老板们,望着空旷的地逢大堂,瘫坐在椅子上无奈地叹气。年赔服务员们不好意思干站着,两百四处擦拭并不算脏的后北桌子、玻璃和柜台,京餐看起来比老板还要焦虑。饮老
“老板都赔惨了,板绝这不天天坐店里叹气呢。地逢”说完,年赔在店外倒腾炭火的北京涮肉店的服务员,指了指坐在店内的一位中年男子,他歪着头半边身子斜躺在椅子上,没什么精神,静静坐着什么都没干,也没人敢上前跟他搭话。
当记者提出想跟老板聊聊疫情三年来发生的故事时,他苦笑着说,“没什么好说的,除了亏钱就是亏钱。”尤其是2022年这一年,他估算着几乎每个月赔进去六七万元,疫情三年仅这一家门店就亏了近100万元。除了这家门店,他在酒仙桥、东直门、管庄、常营还设有4家门店,林林总总加在一起,三年时间共亏了200多万元。“我做餐饮8年,这次几乎把前几年赚的钱都赔进去了。”
过去三年,餐饮行业是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行业之一,很多从业者都在生死边缘苦苦煎熬着。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疫情爆发之初的2020年,餐饮行业总收入骤降15.4%,从2019年的4.67万亿元跌到2020年的3.95万亿元。2021年略有回升,餐饮总收入为4.59万亿元,同比上涨18.64%。但2022年由于疫情在多地频繁爆发,餐饮业多次陷入停摆。1月17日,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全国餐饮收入4157亿元,同比下降14.1%。2022年1~12月,全国餐饮收入4.39万亿元,同比下降6.3%。
2022年12月,疫情全面放开后的当月,很多餐饮人认为那是餐饮业的至暗时刻。一家做串串香的老板林峰(化名)对《中国企业家》表示,疫情刚放开那段时间,他连着三天没开张,“每天早上到店里准备食材,晚上关门下班回家。”那三天,他到店里几乎只做备菜这一件事情。2022年12月到2023年1月份的这段时间,对他来说是最难熬的日子,“几乎没什么人,1月份后还能好点,每天能卖三四桌,四五桌。”但这点营业额,几乎无法覆盖掉他的门店成本,几乎是开一天亏一天。
所以在2022年12月,他就让店里的两名服务员提前放假回家了,“都是外出打工,我一个月给人开半个月工资也不合适,不如提前让他们回家过年。”林峰这么做一方面是手里确实没钱给员工发整月工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压缩成本,减轻财务压力,“现在店里就我和我妻子,先过了年再说,过年后看能不能慢慢缓过来。”
不过对2023年,他依然颇有信心,春节假期最后几天,北京又热闹起来,“现在店还开着就是一种胜利,都到这会儿了,还能关了吗?”
艰难的三年不曾想过关店
林峰是新疆人,1999年,二十出头的他只身来到北京打工,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餐馆炒菜。在餐馆打了几年工后,在2005年,林峰开始自己开店做餐饮,开的是新疆菜饭馆。
借着时代发展的红利和自己的勤劳奋进,他的生意越来越好,餐馆也越做越大。2015年前后,赚了钱的他租下了一个有上下两层楼的门店,店内员工最多招了27个人。生意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营业额能够达到10多万元。
那时候,北京街头还允许沿街摆大排档,他在饭馆外边摆了20多张桌子,生意好得不得了,每天营业额能够有两三万元。“很多人平时可能不经常在饭店吃饭,一般都在家里做饭,但是摆了大排档后,有些人夏天出来遛弯看见有烤串啤酒,吃的人还挺多时,就有那种氛围了,人人都想过来吃上一口,点个花生毛豆拼盘、三五个烤串,喝着啤酒,100来块钱也不贵。”回想那几年生意火热的夏天,林峰眼里满是憧憬。
这一切在2019年8月戛然而止,街边摊位被明令禁止后,林峰的餐馆客流量逐渐减少,营收也大幅缩水。还在忧愁于大排档被突然撤销而带来巨大损失的林峰,怎么也没想到,这竟是未来三年最好的时候。几个月后,2020年春节期间,疫情彻底爆发。
2020年疫情刚爆发的那半年,林峰赔了近100万元。事后反思时,他将过错归咎于自己对未来过于乐观。“8月份大排档停了后,店内有27个人,那会儿我就应该减员了。但我怕减了之后第二年再招人不好招,就说养养呗,一天卖个八九千元、一万元还不成问题,最起码能够支撑开销,大不了就不挣钱了。但没想到春节疫情后,一下就没人了。”林峰称。
27个员工一个月的工资是14万元,眼看疫情迟迟不能结束,店里生意也十分惨淡,每天营收仅四五千块钱,而他的店每天卖1万元才能保本。半年后,实在撑不下去的林峰开始逐渐减员,从最开始的27个人减到18个人,两个月后减到了7个人。当年年底,店里只剩下四个员工。这四个员工,每个月工资成本也有3万多元。这之后林峰再没有招过人。
“以前光吧台我就有两个吧员,仅一楼前厅就有5个服务员,一个经理,一个领班。”而如今,店里只剩下林峰和他的妻子还在为生计打拼着。当问他“心里会有落差吗?”他连连摇头予以否认,有一种认命的释然。
这三年,林峰的资金链一直是短缺的,为了维持餐馆的正常运转,借钱、贷款、网贷、信用卡、卖车所有能筹到钱的途径,他几乎试了个遍。前年春节,他把自己的大众宝来以七万八的价格卖出,车牌子也卖了10万元,但依旧堵不上现有的窟窿。他的信用卡断断续续欠了10万元,他妻子的信用卡欠了近20万元。除此之外,他们的保单贷款、欠了房东两个月的门店房租也还拖欠着。他几乎每天被各方催债,但没办法,没有钱的他只能跟人说好话,让对方通融一下,将还款期限往后延。
但即便如此艰难,他也不曾想过关店,“不干餐饮还能干什么,只能死磕了身家性命都放在这了。”
餐饮人正重拾信心
回首疫情三年,物是人非,如今还能继续做餐饮,林峰觉得自己不是最糟的。他曾认识一个开餐馆的哥们,以前开100多万元的大奔,后来一夜之间这个人就消失了,听说赔了好几百万元后还不上钱,最终关闭了所有门店,之后就不知道去向了。
为了能够活下去,继续做餐饮,这三年林峰想着法的压缩成本。
他租的门店房租一年要38万元,平均每月三万多元。为缓解房租压力,他曾在店门口开过一个档口,租给了一个女孩卖奶茶。
2021年,他又将二楼隔出去,改造成四个外卖档口进行出租,一个档口租金5000元~6000元不等。期间有过两三波租客,曾有两姐妹是做水果捞的,还有夫妻俩做葱饼的。但因为外卖也不好做,基本上都没做多长时间就不干了。如今,二楼的四个档口依旧空闲着,招租广告仍在一楼玻璃上贴着,但联系的人很少。
2022年10月,为降低成本,少请几个人,他决定放弃做新疆菜,转而去做串串香。做串串香不需要请专业的大厨,所有东西都有专门的供应链直供,锅底汤料包括配菜都是直供的,他自己一个人几乎就能应付所有流程,最多请两个服务员串串。
为了开串串香店,他花费三四万元重新装修店面,并且关闭了一楼的档口。串串香店在2022年10月18日正式开业,但随后因疫情突然加重,其门店所在的区域被封后,他的生意还没真正开始,就又陷入了停滞。之后门店断断续续地开开关关。从最初的一整天不开张,到后来每天卖个几百块钱,如今最好的时候能卖1000块钱,林峰觉得自己多少是看到了点希望。
今年春节,林峰会和妻子一起坚守门店正常营业,这也是因为他根本没心情,也没有钱休假,“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开店赚点钱。”回想疫情前的春节,大年三十当晚,他都会跟店里没回家过年的员工一起聚餐,聚完餐后给他们拉个群,发几千块钱的红包热闹一下。今年春节只有他和妻子两人在店里过节,以往热闹的场景不再。“条件不允许了,你兜里边都掏不出钱。”
春节前夕,之前做水果捞的两姐妹给林峰打电话,说过了年她们兴许还会回来,接着做水果捞。“她们说要是干的话,再给我交房租。我说都行。反正她们的东西都没拿走,随时都可以回来继续做。”
说这话的时候,林峰语气淡然,但却遮掩不住他眼中的喜悦和兴奋,餐饮人的信心仿佛正在一点一滴地重新回来。
(文中林峰为化名)
(责任编辑:探索)
-
中新经纬11月23日电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网站23日消息,日前,经湖北省委批准,湖北省纪委监委对湖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湖北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陈大林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每经评论员 胥帅5月17日晚,、、、、、先后发布公告,称收到交易所终止上市决定,公司股票将进入退市整理期。笔者注意到,今年A股有超过40家上市公 ...[详细]
-
“照护管家”入驻上海就医保药应急平台,志愿服务失能老人就医用药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5月16日,一直住在独居失能老人孙奶奶家中的护理员楚晴像往常一样,为老人提供居家上门照护服务。不过,她今天还多了一项额外“工作”,指导孙奶奶通过 ...[详细]
-
2022年11月2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稳经济大盘政策措施落实工作。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潘功胜,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肖远企出席会议并讲话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北京商报尽管保单登记平台数据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5月19日,北京商报记者独家获悉,日前,银保监会下发《关于2021年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每经记者 杨 建 每经编辑 肖芮冬 近期,A股市场成交低迷,热点持续性较弱。证券市场超短不好做却让可转债火了,尤其是“T+0”的交易制度,使其成 ...[详细]
-
根据本市疫情防控“防外溢”要求,在沪人员原则上“非必要不离沪”。对有工作、学习、生活等确需驾驶机动车离沪的人员,在符合疫情防控规定的前提下,可向有关单位提出申请。其中,在本市有落脚点的人员,因工作、学 ...[详细]
-
新华社天津8月30日电题:共建共享文明新风——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取得丰硕成果新华社记者29日,以“弘扬时代新风 建设网络文明”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天津落下帷幕。与会嘉宾经过深入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文 赵明超 过去一年多来,市场遭遇剧烈调整,投资者风险偏好大幅下降。展望后市,接下来又将如何演绎?近日,高毅资产董事长邱国鹭在致持有人的信中表示 ...[详细]